shēn①<形>水深,与“浅”相对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地势极而南溟~。”②<形>深远,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。《口技》:“遥闻~巷中犬吠。”《游园》:“人立小庭~院。”③<形>时间久。《琵琶行》:“夜~忽梦少年,梦啼妆泪红阑干。”④<形>程度深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~。”⑤<形>苛刻;严厉;刻毒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之遇将军可谓~矣。”⑥<形>深刻;深入。《过秦论》:“~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。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此所以学者不可不~思而慎取之也。”⑦<形>茂盛。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~。”⑧<副>很;非常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子布、元表诸人各顾妻子,挟持私虑,~失孤望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知道;了解。《察今》:“故察己则可以~人。”②<动>认识;识别。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~马也。”③<名>知觉;感觉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官~止而神欲行。”④<动>感到;觉得。《惠崇<春江晚景>》:“春江水暖鸭先~。”⑤<动>交好;相亲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公孙明~叔孙于齐。”⑥<名>交情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绝宾客之~。”⑦<名>朋友。鲍照《鲍参军集·咏双燕》:“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~。”⑧<动>主持。《国语·赵语》:“吾与之共~赵国之政。”
zhì通“智”。智慧;聪明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,则~明而行无过矣。”
【知遇】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uó①<动>烧;烤。《论衡·言毒》:“若火~人。”②<形>显明;显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事已彰~,无所复疑。”
【灼灼】鲜亮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àn①<动>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<动>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<动>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<动>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<动>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<动>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<名>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<副>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<副>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
xiàn①<动>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<动使动>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