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ǔ(1)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烧酒等。(2)姓。
【酒吧间】<方>指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。[吧,英bar]
【酒保】酒店伙计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
【酒菜】(1)酒和菜。(2)下酒的菜。
【酒饭】酒和饭食。
【酒鬼】好酒贪杯的人(骂人的话)。
【酒花】见〖啤酒花〗。
【酒会】形式比较简单的宴会,用酒和点心待客,不排席次,客人到场、退场都比较自由。
【酒家】(1)指酒店,现多用做饭馆名称。(2)酒保。
【酒浆】<书>酒。
【酒精】见〖乙醇〗。
【酒帘】酒望。
【酒量】一次能喝多少酒的限度。
【酒令】(~儿)旧时饮酒时所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,输了的人罚饮酒。
【酒母】酒曲。
【酒娘】江米酒。
【酒器】盛酒和饮酒的器皿。
【酒钱】<轻>旧时给服务员或临时服务者的小费。
【酒曲】酿酒用的曲。
【酒肉朋友】只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。
【酒食】酒和饭菜。
【酒嗉子】<方>细长形酒壶,口向外张开,颈细,底大,没有柄,多用锡或陶瓷制成。
【酒徒】好(hào)酒贪杯的人。
【酒望】旧时酒店的幌子,用布做成。也叫酒望子、酒帘。
【酒涡】同〖酒窝〗。
【酒窝】(~儿)笑时颊上现出的小圆窝。
【酒席】请客或聚餐用的酒和整桌的菜。
【酒药】酿制黄酒或江米酒用的曲。
【酒意】将要醉的感觉或神情。
【酒糟】造酒剩下的渣滓。
【酒渣鼻】慢性皮肤病,鼻子尖出现鲜红色斑点,逐渐变成暗红色,鼻部结缔组织增长,皮脂腺扩大,成小硬结,能挤出皮脂分泌物。也叫酒糟鼻。
【酒盅】(~儿)小酒杯。也作酒钟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yǒu①<动>与“无”相对。《论语》:“~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②<动>占有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~之。”③<动>掌握。《察今》:“~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。”④<形>富有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“礼生于~而废于无。”⑤<名>收获;出产的东西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~。”⑥<连>或者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故君子~不战,战则必胜。”⑦<助>用在动词前,以助语气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干将发硎,~作其芒。”酉
yòu①<副>通“又”,表示进一层。《劝学》:“虽~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”②<连>通“又”,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密今年四十~四。”
【有间】⒈时间很短;一会儿。⒉有缝隙。⒊有仇怨;有矛盾。
【有司】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做具体工作。后泛指官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ié①<动>分;分开。《苏武》:“~其官属常惠等,各置他所。”②<动>区别;分别。《柳毅传》:“而大小毛角,则无~羊焉。”③<动>离别;告别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却与小姑~。”④<副>另外;别外的。《琵琶行》:“~有幽愁暗恨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有离违,宜~图之。”
【别肠】离别之情。
【别驾】官职名。汉时为州刺史的属官,隋唐一度改为“长史”,后又恢复。宋时改为“通判”。
【别传】旧史书的一种分类。专记载某人的逸闻趣事,以补充正传的不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象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,分小肠、大肠两部分。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,也叫肠管。
【肠断】形容极度悲痛。
【肠儿】用肠子制成的食品:腊~|香~。
【肠梗阻】病,由肠内异物堵塞、肠肌痉挛等引起。症状是腹部膨胀、剧烈腹痛、呕吐等。也叫肠阻塞。
【肠骨】见〖髂qià骨〗。
【肠管】肠。
【肠激酶】肠液中的酶,主要来自十二指肠,能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。
【肠结核】病,由结核菌侵入肠部引起。症状是腹痛、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、大便中有时有脓血。
【肠绒毛】小肠内壁黏膜上象绒毛的组织,内含小血管,有吸收养料的作用。
【肠伤寒】伤寒。
【肠套叠】病,肠子的一段套入另一段的腔内,引起肠子的堵塞。症状是突然腹痛、呕吐、大便带血等。
【肠系膜】腹膜的一部分,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,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。
【肠线】外科手术用的一种缝线。用羊肠壁组织制成。可被机体组织溶化而吸收。
【肠炎】肠黏膜的炎症,通常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。症状是腹痛、发烧、腹泻。
【肠液】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,含有很多种酶,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、脂肪等。
【肠衣】用火碱脱去脂肪晾干的肠子,一般用羊肠或猪的小肠等制成,可用来灌香肠,做羽毛球拍的弦、缝合伤口的线等。
【肠痈】中医指阑尾炎。
【肠子】肠的通称。
【肠阻塞】见〖肠梗阻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