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ài①<形>危险。《谋攻》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~。”《论语》:“思而不学则~。”②<副>近于;几乎。《六国论》:“且燕赵处秦革灭~尽之际。”《雁荡山》:“凡永嘉山水,游历~遍。”③<副>大概;恐怕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郦元之所见闻,~与余同。”④<形>通“怠”,懈怠;懒惰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农者~则土地荒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ú①<动>没有。《黔之驴》:“黔~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”②<副>不;别。《硕鼠》:“硕鼠硕鼠,~食我麦。”③<连>不论;无论。《师说》:“是故~贵~贱,~长~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”④<形>贫穷;无资财。《货殖列传》:“礼生于有而废于~。”
【无道】行为暴虐,不施仁政。
【无非】无一不是;全部都是。
【无几】⒈不多;很少。⒉没有希望。⒊不久。
【无乃】莫非;恐怕;岂不是。常与“乎”、“欤”等语气词配合使用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é<形>孤单;孤独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茕茕~立,形影相吊。”
jǐ<名>通“戟”,古代一种兵器。《左传·庄公四年》:“授师~焉。”
【孑遗】经过变故以后遗留焉下来的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í①<动>遗失;丢失。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~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②<动>放弃;舍弃。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~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③<名>遗失的东西。《乐羊子妻》:“况拾~求利以污其行乎?”④<动>遗留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此三者,吾~恨也。”
【又】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。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否则不能继述先烈~志且光大之。”
wèi①<动>赠送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~之。”②<名>给予的东西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父母岁有裘葛之~。”
【遗风】流传下来的风尚。
【遗民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