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ē<形>苛刻;烦琐;严厉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,纵释有罪为不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èng①<名>政治;政事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②<名>政令;法令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今王发~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。”③<名>策略;谋略。《谋攻》:“其次伐兵,下~攻城。”
【政教】政令教化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ěng①<形>凶猛;勇猛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大石侧立千尺,如~兽奇鬼。”
【又】凶暴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孔子曰:‘苛政~于虎也’”②<形>气势壮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急湍甚箭,~浪若奔。”③<形>严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又叔为政,不忍~而宽。”
【猛可】突然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ú①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
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