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áng①<形>(弓弩)硬而有力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~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。”②<形>泛指强健有力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~。”③<形>强大;强盛。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~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
【又】<名>强者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弱固不可以敌~。”④<动>加强;增强。李斯《谏逐客疏》:“~公室,杜私门。”⑤<形>强悍;强横。《周处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~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”⑥<动>胜过;比……强。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宣宗收燕、赵,复河、隍,力~于宪、武矣。”
【又】在……方面强;强于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~志。”⑦<形>馀;有馀。《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~。”
qiǎng①<动>强迫。《促织》:“少年固~之。”②<副>强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度之,终不可~夺。”③<副>勉强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非夫人之物而~假焉,必虑人逼取。”④<副>竭力;尽力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不肯,大臣~谏。”
jiàng<形>固执;强硬不屈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唯北狄野心,掘~沙塞之间。”
【强死】壮健而死,死于非命。
【强宗】豪门,有权势之家。
【强起】强迫人出来做官。勉强起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í①<名>言词,词语。《促织》:“巫从旁望空代祝,唇吻翕辟,不知何~。”《柳敬亭传》:“幕下儒生设意修~,援古证今,极力为之。”②<名>一种韵文形式,又叫“长短句”。如“宋词”、“辛弃疾词”。
【词话】1.评论词的内容、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,体裁同诗话相似。2.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,形式有说有唱。3.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。
【词林】1.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。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。萧统《答晋安王书》:“殽核坟中,渔猎~。”杜甫《八哀诗·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》:“忆昔李公存,~有根柢。”2.翰林院的别称。如《沁园春》、《水调歌头》、《永遇乐》、《蝶恋花》等。词牌规定的韵律、段数、句数、字数、句式、声律等的规格。不同的词牌,其规格也不同。
【词藻】诗文中富丽华美而有文采的词句。也作“辞藻”。
【词章】诗文的总称。也作“辞章”。
【词致】文辞的意趣、情调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uó①<动>强取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广起,~而杀尉。”②<动>剥夺;削去权力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王~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”③<动>失去;丧失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百亩之田,无~其时。”④<动>乱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谐,无相~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ǐ①<动>雕琢、加工玉石。《韩非子·和氏》:“王乃使玉人~其璞而得宝焉。”②<动>治理;管理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于~于~,至于南海。”③<动>料理;整理;整顿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为天下~财,不为征利。”④<形>清明;安定;治理得好。《张衡传》:“上下肃然,称为政~。”⑤<名>道理;规律;原则;法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兰芝仰头答:~实如兄言。”《六国论》:“胜负之数,存亡之~。”《伶官传序》:“自然之~也。”⑥<名>义理。《伤仲永》:“其文~皆有可观者。”⑦<名>纹理;纹路;条理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依乎天~。”⑧<名>法官;刑狱官署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遂下于~。”
【理气】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。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、条理;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