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ù①<动>捆绑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其势必不敢留君,而~君归赵矣。”②<动>整理;收拾。《殽之战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~载,厉兵,秣马矣。”③<动>约束;拘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未有尝坚明约~者也。”④<量>捆;把。《魏书·李先传》:“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~。”
【束发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称成童之年。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。
【束甲】捆起铠甲。表示放下武器,停战或投降。
【束脩】⒈十条一捆的干肉,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。⒉后老师的金。约束整修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2pú(1)指蒲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西)。(2)姓。
【蒲棒】<口>(~儿)香蒲的花穗,黄褐色,形状象棒子。
【蒲包】(~儿)(1)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。(2)旧时指用蒲包儿装着水果或点心的礼品:点心~。
【蒲草】(1)香蒲的茎叶,可供编织用。(2)<方>沿阶草。
【蒲墩儿】用香蒲叶、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,农村中用做坐具。
【蒲公英】(1)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含白色乳汁,叶子倒披针形,羽状分裂,花黄色,头状花序,结瘦果,褐色,有白色软毛。根茎入药,有解热的作用。(2)这种植物的花。‖也叫黄花地丁。
【蒲剑】指菖蒲叶,叶的形状细长象宝剑。
【蒲节】端午节(因旧时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薄叶而得名)。
【蒲剧】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流行于该省南部地区。也叫蒲州梆子。
【蒲葵】常绿乔木,叶子大,大部分掌状分裂,裂片长披针形,圆锥花序,生在叶腋间,花小,果实椭圆形,成熟时黑色。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叶子可以做扇子。
【蒲柳】水杨,是秋天很早就凋零的树木;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体质衰弱:~之姿。
【蒲绒】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,可以用来絮枕头。也作蒲茸。
【蒲扇】(~儿)用香蒲叶做成的扇子。
【蒲桃】<轻>见〖葡萄〗。
【蒲陶】<轻>见〖葡萄〗。
【蒲萄】<轻>见〖葡萄〗。
【蒲团】用香蒲草、麦秸等编成的圆形的垫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wéi①<动>做;干。《为学》: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~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”②<动>发明;制造;制作。《活板》:“庆历中,有布衣毕昇,又~活板。”③<动>作为;当作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解带~城,以牒~械。”④<动>成为;变成。《察今》:“向之寿民,今~殇子矣。”⑤<动>是。《出师表》:“宫中府中,俱~一体。”⑥<动>治;治理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安天~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?”⑦<动>写;题。《伤仲永》:“即书诗四句,并自~其名。”⑧<动>以为;认为。《鸿门宴》:“窃~大王不取也。”⑨<动>叫做;称做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号~张楚。”⑩<动>对待。《鸿门宴》:“君王~人不忍。”⑾<动>算作;算是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则无礼,何施之~?”⑿<动>担任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~相。”⒀<动>对付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者出,未辞也,~之奈何。”⒁<介>表示被动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~宋国笑。”⒂<连>如果;假如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秦~知之,必不救矣。”⒃<助>用在句中,起提前宾语的用;用药尾,表示感叹或疑问。《苏武》:“何以汝~见?”《鸿门宴》:“如今人方~刀俎,我~鱼肉。”
wèi①<介>给;替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庖丁~文惠君解牛。”②<介>向;对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~外人道也。”③<介>因为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盘庚不~怨者故改其度。”④<介>为了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:“天下熙熙,皆~利来。”⑤<介>被。《过秦论》:“身死人手,~天下,何也。”⑥<介>在……的时候。《晏子使楚》:“~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。”
【为寿】席间敬酒祝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pú<名>胸脯。《柳毅传》:“嗔忿忿腆着胸~。”
fǔ①<名>干肉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牛条鹿~。”②<名>蜜渍的干果,如“杏脯”。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~。”
【脯醢】⒈佐酒的食品。⒉杀戮后将尸体砍碎,剁成肉泥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