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ì①<形>年少的;年幼的。《诗经·召南·采蘋》:“谁其尸之?有齐~女。”
【又】<名>指年少的人。陈师道《赠二苏公》:“一翁二~相对望。”②<名>古以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排行。季指同辈中最年幼的。《鸿门宴》:“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~父也。”③<名>泛指弟弟。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:“群~俊秀,皆为惠连。”④<名>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末期。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杌陧之象,视清~有加。”⑤<形>修饰春夏秋冬四季,指该季节的最后一个月。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~冬讲武,习射御。”⑥<名>季节。一年分四季,一季为三个月。
【季俗】末世的风俗。
【季叶】末世;末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◎孙
孫sūn
〈名〉
(1)(会意。从子,从系,续也。金文,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,意为少年俘虏。本义:儿子的儿子)
(2)同本义[grandsonorgranddaughter]
孫,子之子曰孙。——《说文》
孙谓祖后者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注
子子孙孙引无极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有孙母未出,出入无完裙。——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(3)又如:祖孙;重孙(孙子的儿子);孙少爷(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);孙囡(方言。孙女儿);孙儿;孙孙(孙儿,多用于爱称);孙妇(孙媳妇);孙曾(孙子和曾孙)
(4)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[arelativeofgrandchild’sgeneration]
况且这通身的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,竟是个嫡亲的孙女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(5)又如:外孙,侄孙;孙婿(儿子的女婿)
(6)泛指后代子孙[descendant]
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——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(7)又如:孙息(子孙);孙子(子孙后代);孙男弟女(泛指晚辈)
(8)脉络的细小分支[smallnetwork]
顾闻孙络谿谷。——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注:“小络也。”
经脉为里,支而横者为络,络之别者为孙。——《灵枢经》
(9)再生或孳生的植物[thesecondgrowthofplants]
孙竹之管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乐》。注:“孙枝根之未生者。”
(10)又如:孙竹(竹根末端生出的新枝);孙枝(树木旁枝所生的新枝)
(11)姓
常用词组
◎孙儿媳,孙媳妇sūn'érxí,sūnxífu
[granddaughter-in-law]孙子的妻子
◎孙女sūnnǚ
[granddaughter]儿子的女儿
◎孙女婿sūnnǚxu
[granddaughter'shusband]孙女的丈夫
◎孙子sūnzi
[grandson]儿子的儿子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ōu①<动>忧虑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高则~其。”②<名>让人忧虑的事情。《论语》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~。”
【忧愤】忧愁愤懑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