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ù(1)柱子:梁~|支~。(2)象柱子的东西:水~|花~|胶~鼓瑟。
【柱石】柱子和柱子下面的基石,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: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~。
【柱头】(1)柱子的顶部。(2)<方>柱子。(3)雌蕊的顶部,是接受花粉的地方。
【柱子】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构件,用木、石、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制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shí①<名>石头。《劝学》:“锲而不舍,金~可镂。”②<名>石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且立~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”③<名>矿物类药物;古代治病用的石针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在肌肤,针~之所及也。”④<名>石制的磬类乐器。金、土、石、革、丝、匏、竹八音之一。⑤<量>今读dàn。古代容量计算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《马说》:“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~。”
【石肠】心肠如石。喻意志坚强。
【石田】多石而不可耕之田。喻无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n①<形>坚固;坚硬。《活板》:“每字为一印,火烧令~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坚固;加固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今东方皆以收麦,必~壁清野以待将军。”②<名>坚固的东西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将军被~执锐,伐无道,诛暴秦。”③<形>坚定;坚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,未尝有~明约束者也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坚定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今皆解鞍以示不走,以~其意。”④<动>坚持;坚守。《谋攻》:“故小敌之~,大敌之擒也。”
【坚明】坚守;恪守。
【坚壁清野】加固营垒,使敌人易攻破,疏散人口、财物,使敌人一无所获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