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ā①<动>差别;相差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无~,谁为多与者?”②<名>差错;错误。《失街亭》:“若有~失,乞斩全家。”③<副>略微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令军士屯田,粮储~积。”
chāi①<动>差遣;派遣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特地~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。”②<名>差役;公务。《[般涉调]哨遍·高祖还乡》:“这~使不寻俗。”
chài<形>病愈,后写作“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后虽小~,犹尚,无所娱遣。”
cī①<形>长短、高低不齐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其岸势犬牙~互,不可知其源。”②<动>比并;挨着。《祭妹文》:“予幼从先生授经,汝~肩而坐,爱听古人节义事。”
【差池】差错。
【差互】1.错乱。2.交错。
【差可】犹“尚可”。
【差品】等级,品级。班固《汉书·货殖传序》:“昔先王之制,自天子、公侯、卿大夫、士至于皂隶抱关击柝者,其爵禄、奉养、宫室、车服、棺椁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~。”
【差强人意】尚能使人满意。《周书·李贤传》:“术祖喜曰:‘李万岁所言,~。’”
【差忒】差错,差误。孔颖达《毛诗正义序》:“准其绳墨,~未免。”
【差度】衡量选择。
【差论】选择。
【差人】1.派遣仆役。2.明清时指官府的差役。
【差择】选择。
【差愈】同“瘥愈”,即病愈。
【差等】等级,区别等级。
【差肩】1.差挨肩。2.相并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ǐ①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<连>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<副>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<动>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
【以往】以后。
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áo①<名>长而尖的细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明足以察秋~之末。”②<名>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。《老子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》:“合之木,生于~末。”《赤壁赋》: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~而莫取。”③<名>毛笔。袁宏道《答王百谷》:“方且挥~命楮,恣意著述。”④<量>长度单位。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厘。
【毫光】光线四射如毫毛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í①<动>治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允~百工。”②<动>赐;给予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~尔圭瓒。”③<名>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厘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失之毫~,差以千里。”④通“嫠”,寡,寡妇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“兄亡则纳~嫂。”
【厘正】订正;改正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