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āo①<形>高,与“低”、“矮”、“下”相对。《涉江》:“山峻~而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雨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天~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”②<动>加高;抬高。《促织》:“欲居之以为利,而~其直,亦无售者。”③<动>重;推崇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夫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;不远而复,先典攸~。”④<名>高度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~万仞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~可二黍许。”⑤<名>高处。《劝学》:“登~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登~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”⑥<形>指品级地位高;尊贵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~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”《滕阁王序》:“千里逢迎,~朋满座。”⑦<形>高明;高尚。《五蠹》:“轻辞天子,非~也,势薄也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~义也。”⑧<副>高度。《东方朔》:“朔文辞不逊,~自称誉,上伟之。”⑨<形>大。《鸿门宴》:“劳苦而功~如此。”又专指大年龄《醉翁亭记》:“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~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”⑩<形>高亢;响亮。鲍照《代堂上歌行》:“筝笛更弹吹,~唱相追和。”⑾<形>热烈;盛大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饮酒~会。”⑿<动>高出;超出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才~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”⒀<形>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素不相识,去问官人~姓大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iǎn①<名>重要的书籍、文献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书~所记,未之有也。”《活板》:“五代时始印五经,已后~籍皆为板本。”②<名>法则;制度。《张衡传》:“时国王骄奢,不遵~宪。”③<名>从前的文物、制度。故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数~而忘其祖。”④<动>掌管;主管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季布以勇显于楚,身屡~军,搴旗者数矣。”⑤<动>抵押。杜甫《曲江》:“朝回日日~春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。”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“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~身三千贯。”⑥<形>文雅;不粗俗。萧统《答玄圃园讲颂启令》:“辞~文艳。”⑦<名>典礼。《宋书·蔡廓传》:“朝廷仪~,皆取定于亮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è①<量>古代文字书于简,编连诸简称之“册”。泛指文献、典籍。《尚书·多士》:“惟殷先人有~有典。”
【引】<量>书一本称一册。②<名>古代帝王用于册立、封赠的诏书。
【又】册立,册封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》:“~太子则授玺绶。”③通“策”。策问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天子览其对而异焉,乃复~之。”
【又】计策;计谋。④<动>竖立。
【册府】1.古代帝王藏书之所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?奇~,总百代之遗编;纪化仙都,穷九丹之秘术。”2.文坛,翰苑。卢照邻《<南阳公集>序》:“褚河南风标特峻,早锵声于~。”
【册功】叙功封赐。
【册命】古代帝王封立太子、皇后、王妃或诸王的命令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太史秉书,由宾阶隮,御王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