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án①<形>黑色的。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若夫鸷兽毅虫,倨牙~口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变黑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或~其庐,或赭其垣。”②<名>古地名。贵州省的代称。如《黔之驴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ǘ哺乳动物,比马小,耳朵长,胸部稍窄,毛多为灰褐色,尾端有毛。多用做力畜。
【驴打滚】(~儿)(1)高利贷的一种。放债时规定,到期不还,利息加倍。利上加利,越滚越多,如驴翻身打滚,所以叫驴打滚。(2)一种食品。用黄米面夹糖做成,蒸熟后,粘黄豆面。
【驴骡】公马和母驴交配所生的杂种,身体较马骡小,耳朵较大,尾部的毛较少。
【驴皮胶】见〖阿胶〗。
【驴皮影】<方>皮影戏,因剧中人物剪影用驴皮做成而得名。
【驴子】<方>驴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①<名>技术;技能;本领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善哉!~盖至此乎?”②<名>有技艺的人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百~所成,所以养一人也。”
【技痒】急于想表现展示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艺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