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ǎo(1)上下牙齿用力对着(大多为了夹物体或使物体的一部分从整体分离):~紧牙关|用嘴~住绳子|让蛇~了一口|~了一口苹果。(2)钳子等夹住或齿轮、螺丝等互相卡住:~不住。(3)(狗)叫:鸡叫狗~。(4)受责难或审讯时牵扯别人(多指无辜的):反~一口。(5)<方>油漆等使有过敏性反应的人皮肤肿痛或发痒:我最怕漆~。(6)正确地念出(字的音);过分地计较(字句的意义):~字|~字眼儿|~文嚼字。
【咬耳朵】<口>凑近人耳边低声说话,不使别人听见。
【咬群】<口>(1)某个家畜常跟同类争斗。(2)比喻某个人常跟周围的人闹纠纷。
【咬舌儿】(1)说话时舌尖常接触牙齿,因而发音不清。(2)说话咬舌儿的人。也叫咬舌子。
【咬牙】(1)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:~切齿|恨得直~|~忍痛。(2)熟睡时上下牙齿相磨发声,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【咬字儿】按照正确的或传统的音念出文章或唱出歌词、戏词中的字。
【咬字眼儿】在措词方面挑毛病(多指对别人说的话)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iè①<动>咬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触草木,尽死;以~人,无御之者。”②<动>侵蚀;冲刷。《苦斋记》:“其洩水皆~石出,其源沸沸汩汩。”③<名>缺口。《淮南子·人间》:“剑之折,必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ì①<动>生育;养育。《论衡·气寿》:“妇人疏~者子活。”②<动>女子嫁人。《周易·屯》:“十年乃~。”③<名>文字。《活板》:“每~为一印,火烧令坚。”④<名>表字。旧时男子二十而冠,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,~涉。”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~。”⑤<动>取表字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名余日正则兮,~余日灵均。”
【字乳】生育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