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à①<形>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<形>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<形>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<副>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<副>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
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
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
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āng①<名>两船相并,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。《诗经·谷风》:“就其深矣,~之舟之。”②<名>方形,与“圆”相对。《促织》:“形若土狗,梅花翅,~首,长颈。”③<形>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正之不容也。”④<名>方向;方位。《赤壁赋》:“不知东~之既白。”⑤<名>区域;地方。《<论语>六则》:“有朋自远~来,不亦乐乎。”⑥<名>方圆;周围。《归园田居》:“~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”⑦<动>比拟;相比。《察变》:“则三古以还年代~之,犹瀼渴之水。”⑧<名>方法;计策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画~略。”⑨<道理;礼义>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旦知~也。”?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~之家。”⑩<名>药方;单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请了多少名医修~配药,皆不见效。”⑾<介>当;在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故~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。”⑿<副>才;刚刚。《雁荡山》:“伐山取材,~有人见之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~成草。”⒀<副>正;正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~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。”⒁<副>将要;就要。?涉汇》:“吾~高驰而不欧。”⒂<动>纵横;方圆。?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之地~千里。”
【方技】指医、卜、星、相之术.
【方士】方术之士,指古代从事仙、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。
【方夏】中国。
【方舆】1.指地,古代以为天圆地方,又有天为盖。2.指天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①<名>住房;住所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~徒四壁立。”②<名>家庭;家族。《促织》:“每责一头,辄顷数~之产。”③<形>自家的;本家的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~君作宰,路出名区。”④<名>人家;人户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购之金千斤,邑万~。”⑤<形>家中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非为织作迟,君~妇难为。”⑥<动>定居;安家。陶渊明《还旧居》:“畴昔~上京,六载去还归。”⑦<名>家产;家业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皆没其~而迁之蜀。”⑧<名>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丘也闻有国有~者,不患贫而患不均。”⑨<名>朝廷;官府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当横行天下,为汉~除残去秽。”⑩<动>把……居为一家所有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三王~天下。”⑾<形>家养的;驯化的。齐己《野鸭》:“野鸭殊~鸭,离群忽远飞。”⑿<名>学术或政治派别。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废先王之道,焚百~之言。”⒀<名>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。《望洋兴叹》:“吾常见笑于大方之~。”白居易《观刈麦》:“农~少闲月。”⒁<量>家;户。《水浒传》:“且说登州山下有一~猎户。”
【又】<量>种;样。杨万里《秋雨叹》:“蕉叶半黄荷叶碧,两~秋雨一声。”⒂<助>自称、人称的语尾。如自称侬家、咱家,人称君家、伊家。《要做则做》:“后生~每临事,辄曰‘吾不会做’,此大谬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