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ān①<数>千。②<数>形容数量很大。《黄鹤楼》: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~载空悠悠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ǐ①<名>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“以县统乡,以乡统~。”②<名>家乡;乡里;里巷。《周处》:“凶强侠气,为乡~所患。”③<量>长度单位,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,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。《劝学》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~。”④<名>衣服、被褥等的内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~裂。”⑤<名>里面;内部;当中。《观沧海》: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íng①<动>行走。《论语》:“三人~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<动>出行。《殽之战》:“为吾子之将~也。”③<动>运行。《刻舟求剑》:“舟已~矣,而剑不~。”④<动>传布。《原毁》:“士之处此世,而望名誉之光,道德~,难已。”⑤<动>实行;做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,可以直道而~。”⑥<名>动作;行动;举动。《鸿门宴》:“大~不顾细谨。”⑦<名>品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志洁,其~廉。”⑧<副>将;即将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善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~休。”⑨<量>遍;次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客至未尝不置酒,或三~五~。”
háng①<名>道路。《诗经·七月》:“遵彼微~。”②<名>行列;队伍。《国殇》:“凌余阵兮躐余~。”③<名>辈;辈分。《苏武传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~也。”④<量>指成行的事物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出门登车去,涕落百余~。”
【行宫】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。
【行将】即将。
【行李】⒈使者。⒉行装。
【行人】⒈出使的人。⒉行路人。⒊出征的人。
【行者】⒈行路人。⒉出征的人。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;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。
【行装】出门携带的衣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