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āo①<名>人体的腰部,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腰”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量~而带之。”②<动>通“邀”。邀请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便~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”③<动>中途拦截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豪民子闻难,鸠宗族僮奴百许人,欲~篡以归。”④<动>相约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“虽与府吏~,渠会永无缘。”⑤<动>威胁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惟大辟无可~,然犹质其首。”
yào①<形>重要。《冯婉贞》:“筑石寨土堡于~隘。”②<动>想要。《石灰吟》:“~留清白在人间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ài①<动>伤害;危害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谗谄之蔽明也,邪曲之~公也。”②<动>杀害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先生曰∶‘不~狼乎?’”③<名>祸害;害处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平原君与楚合从,言其利~。”《原君》:“不以一己之~为~,而使天下释其~。”④<名>妨害;妨碍。《柳毅传》:“无惧,固无~。”⑤<动>妒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上官大夫与之同列,争宠而心~其能。”
hé①<名>什么;哪些。《诗经·周南·葛覃》:“~浣~否?归宁父母。”②<动>通“遏”,阻止。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谁敢~吾意者。”③<代>何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时日~丧?予与汝偕亡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ì①<名>大地;地面。《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~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②<名>土地;田地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殚其~之出,竭其庐之人。”③<名>领土;地域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~方千里,百二十城。”④<名>处所;地方。《琵琶行》:“浔阳~僻无音乐。”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此~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⑤<名>处境;境地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~。”⑥<名>路程。《红楼梦》:“那轿夫抬进去。走了一射之~。”(一射之地:即一箭之地,约一百五十步。)⑦<名>底子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~大匾。”⑧<助>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。杜甫《陪柏中丞观宴将士》:“几时束翠节,特~引红妆。”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忽~起一阵大风。”
【地镜】⒈地面的积水。⒉传说中的宝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