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àn①<动>临近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~于死亡。”②面临危险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安有为天下~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ēi①<形>高。《蜀道难》:“~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②<形>危险;危急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不念居安思~,戒奢以俭。”③<动>危害;使处于危险的境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抑王兴甲兵,~士臣,构怨于诸侯。”④<形>危弱。《陈情表》:“人命~浅,朝不虑夕。”⑤<形>端正;正直。《陶侃》:“侃性聪敏恭勤,终日敛而膝~坐。”
【辨】危,险。“危”作“危险”讲时,含有危急或不稳定的意思,多作形容词。“险”只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,多作名词。上古表示“危险”的意思时,一般“危”不用“险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ù①<名>邦国;封邑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~之中矣。”②<名>疆界;一定区域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:“周知九州之地~广轮之数。”③<名>坟地。《诗经·唐风·葛生》:“蔹蔓于~。”
【域兆】墓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