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ī①<数>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<连>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<形>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<动>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<动>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<动>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<副>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<副>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<副>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<副>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
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
【一何】多么。
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
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
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ìng①<动>差使;命令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或~巾车,或棹孤舟。”②<名>命令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以供养无主,辞不赴~。”③<名>命运;天命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大~将泛,莫之振救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死生有~,富贵在天。”④<名>生命。《陈情表》:“母孙二人,更相为~。”⑤<动>命名。《琵琶行》:“凡六百一十六言,~曰《琵琶行》。”⑥<动>任用。《越妇言》:“天子疏爵以~之。”
【命笔】执笔(写诗文或作画)。
【命服】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、卿大夫等的制服。
【命妇】受到封号的妇女。
【命世】扬名于当世。
【命途】平生的经历。
【命意】寓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óng①<名>花。《古诗十九年首·庭中有奇树》:“攀条折其~,将以遗所思。”②<动>开花。《采草药》:“朔漠则桃李夏~。”③<形>茂盛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木欣欣以向~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④<形>光荣;荣耀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众人皆以奢靡为~,吾心独以俭素为美。”
【又】<动>获得荣耀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赠谥美显,~于身后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光荣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否泰如天地,足以~汝身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认为……光荣。刘禹锡《子刘子自传》:“名浮于实,士林~之。”⑤<名>荣誉;名誉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闲静少言,不慕~利。”⑥<名>梧桐。《尔雅·释木》:“~,桐木。”
【荣路】作官的门路。
【荣养】赡养父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