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ǐ①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<连>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<副>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<动>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
【以往】以后。
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í①<动>怀疑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见~,忠而被谤。”②<名>疑问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其妻献~。”③<动>犹豫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~?”④<动>猜想。《与妻书》:“汝腹中之物,余~其女也。”
【疑兵】为迷惑敌人而设置的部队。
【疑忌】猜忌。
【疑义】⒈值得怀疑的道理;⒉可疑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ué①<动>疏通水道;开口子导引水流。《五蠹》:“中古之世,天下大水,而鲧禹~渎。”②<动>决口;洪水冲开堤岸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河水~濮阳,泛六郡。”③<动>决定;确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受制于人,吾计~矣。”④<动>判决;裁决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情稍重,京兆、五城即不敢专~。”《两小儿辩日》:“孔子不能~也。”⑤<动>处决;执行死刑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大盗未杀人,及他犯同谋多人者,止主谋一二人立~。”
【引】自杀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予分当引~,然而隐忍以行。”⑥<动>决战;较量出胜负高低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与孟德~之。”⑦<副>必定;肯定;一定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自度秦王虽斋,~负约不偿城。”⑧<动>通“诀”,辞诀;告辞;告别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与侯生~,至军,侯生果北乡自刭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í①<动>怀疑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见~,忠而被谤。”②<名>疑问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其妻献~。”③<动>犹豫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~?”④<动>猜想。《与妻书》:“汝腹中之物,余~其女也。”
【疑兵】为迷惑敌人而设置的部队。
【疑忌】猜忌。
【疑义】⒈值得怀疑的道理;⒉可疑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