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ǐ①<名>写字、画画等的工具。与纸、墨、砚合称为文房四宝。②<动>书写;记载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~录。”③<名>笔迹;书画墨迹。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:“观公~奇妙,欲以藏家尔。”④<名>散文。《文心雕龙·总述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~,以为无韵者~也,有韵者文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ǐ①<名>底部;底面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全石以为~。”②<名>里面;下面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间关莺语花~当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”③<名>原稿;草稿。如“底本”。④<名>末尾;尽头。如“年底”。⑤<动>到;到达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~春披裘。”⑥<动>停滞。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人之血气败逆壅~。”⑦<代>何;什么。《乐府诗集·秋歌》:“寒衣尚未了,郎唤侬~为?”⑧<助>相当于“的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ūn①<名>春。四季的第一季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十年~,齐师伐我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庆历四年~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”泛指年。②<名>年岁,年龄。《苏武》:“且陛下~秋高,法令亡常。”③<形>春意,生机。刘禹锡《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》: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~。”
【春晖】1.春阳,春光。李白《惜馀春赋》:“见游丝之横路,网~以留人。”2.喻母爱。孟郊《游子吟》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……谁寸草心,报得三~。”
【春秋】1.时代名。指《春秋》所记载的时期(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);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(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)。2.指有所褒贬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郭生》:“王谛玩之,其所涂留,似有~。”
【春社】祭祀名。祭祀土地,以祈丰收。周代用甲日。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。王驾《社日》:“桑柘影斜~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”
【春闱】1.唐、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,均在春季举行,称“春闱”。闱,考场。姚合《别胡逸》:“记得~同席试,逡巡何啻十年馀。”2.犹“春宫”。太子所居,也代指太子。陆贽《李勉太子太师制》:“辅翼~,是资教谕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ēng①<名>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。②<名>教化;感化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山东之国,从~而服。”③<名>风俗;风气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以俟观人~者得焉。”陆游《游西山村》:“衣冠简朴古~存。”④<名>作风;风度。《孟子·万章》:“故闻柳下惠之~声,鄙乎宽,薄乎敦。”⑤<名>民歌;民谣。如《诗经》中的十五国风。⑥<名>风声;消息。《儒林外史》:“才晓得是门子透~。”⑦<名>景象;景色。如“风景”。⑧<动>吹风;乘凉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浴乎沂,~乎舞雩。”⑨<名>某些疾病的名称,如麻风。
fàng﹤动﹥通“讽”,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。《汉书·蚡田传》:“乃微言太后~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