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ǐ①<名>写字、画画等的工具。与纸、墨、砚合称为文房四宝。②<动>书写;记载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~录。”③<名>笔迹;书画墨迹。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:“观公~奇妙,欲以藏家尔。”④<名>散文。《文心雕龙·总述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~,以为无韵者~也,有韵者文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uē①<名>古代刮削竹简木札的书刀。《考工记·筑氏》:“筑氏为~长尺,博寸。”②<动>用刀削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指如~葱根,口如含朱丹。”③<动>削减;削弱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后楚日~。”④<动>分割土地。《六国论》:“日~月割,以趋于亡。”⑤<形>陡峭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石崖侧~侧援崖。”
【削籍】官吏被革职,在官籍中除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āo①<名>宽大的衣襟。《淮南子·汜论》:“岂必~衣博带。”李白《嘲鲁儒》:“秦家丞相府,不重~衣人。”②<动>表扬;赞扬。《汉书·王成传》:“宣帝最先~之。”《答李翊鸪》:“非敢~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iǎn①<动>减少;减低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每~节军粮,欲使离散。”②<形>给予低的评价,与“褒”相对。《后汉书·董扶传》:“~纤介之恶。”③<动>降级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~蜀王更号为侯,而使陈庄相蜀。”
【又】指降职又外放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