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ě①<形>口渴。《诗经·君子于役》:“君子于役,苟无饥~。”
【又】比喻迫切地。范成大《洪景卢内翰使还入境》:“国人~望公颜色。”
jié<形>水干。《周礼·草人》:“凡粪种,……坟壤用麋,~泽用鹿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ě①<助>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~之可追。”②<代>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“个”、“件”、“种”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~用兵之患也。”③<代>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“这样的”、“这个”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然,诚有百姓~。’”④<助>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“师~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⑤<助>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吾妻之美我~,私我也。”⑥<助>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呢”。《鸿门宴》:“客何为~?”⑦<助>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~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”⑧<助>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黔之驴》:“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~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貌若甚戚~。”⑨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~,所在皆是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ì①<动>交换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~寡人之璧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罢夫羸老~子而咬其骨。”②<动>改变;变换。《涉江》:“阴阳~位,时不当兮。”③<形>容易,与“难”相对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冯唐~老,李广难封。”《为学》:“天下事有难~乎?”④<动>轻视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贼~之,对饮酒,醉。”⑤<形>平坦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“由是贼中险~远近虚实尽知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ǐn①<动>喝。《劝学》:“上食埃土,下~黄泉。”②<名>喝的东西。《夸父逐日》:“渴欲得~。”③<动>饮酒。《鸿门宴》:“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~。”④<动>没入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一发~羽,狼失声而逋。”
yìn<动使动>让……喝;给……喝;喂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中军置酒~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”
【饮恨】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。
【饮泣】泪流满面,泪流入口中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