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é①<形>音乐和谐;协调。《察传》:“正六律,~五声,以通八风。”
【又】协和;和睦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盖均无贫,~无寡,安无倾。”②<动>和好;交好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年,秦割汉中地与楚议~。”③<形>温和;暖和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~畅。”④<形>和悦;谦和。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“微察公子,公子颜色愈~。”⑤<介>连带;连同。杜荀鹤《山中寡妇》:“时挑野菜~根煮。”⑥<介>与;跟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~那害民的贼徒折证。”⑦<连>与;和。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八千里路云~月。”
hè①<动>应和;跟着唱;跟着吹奏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~而歌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歌数阕,美人~之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~之。”②<动>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。白居易《初冬早起寄梦得》:“诗成遣谁~?”
huò<动>混合;揉合。《活板》:“其上以松脂、蜡~纸灰之类冒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ī①<名>上衣。古代上衣称衣,下衣称裳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“何不作~裳,莫令事不举。”②<名>衣服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食所安,弗敢专也。”
【又】<名为动>为(给)…穿上。《资治通鉴·周纪四》:“有老人涉淄而寒,出水不能行。田单解其裘而~之。”③<动>穿(衣)。《<论语>十则》:“愿车马,~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乃使其从者~褐,怀其璧,从径道亡。”
【衣冠】⒈衣帽,即穿衣、戴帽。⒉指官绅、士大夫。⒊文明礼仪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ér①<名>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<代>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<动>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<连>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<助>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ò①<动>伏在矮而小的桌子上睡觉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~,文方成草。”②<动>睡;躺。《促织》:“东曦既驾,僵~长愁。”③<动>趴伏。《清平乐·村居》:“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~剥莲蓬。”④<动>平放着。《核舟记》:“舟尾横~一楫。”
【卧龙】比喻隐居或尚示崭露头角的想不出人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