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án(1)燃烧:自~|~料。(2)引火点着:~灯|~香。
【燃点】1加热使燃烧;点着:~灯火。
【燃点】2某种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就是这种物质的燃点。也叫着火点或发火点。
【燃放】<书>点着爆竹等使爆发:~鞭炮|~烟火。
【燃料】燃烧时能产生热能、光能的物质。按形态可以分成固体燃料(如煤、炭、木材)、液体燃料(如汽油、煤油)、气体燃料(如煤气、沼气)三种。也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,如铀、钚等。
【燃气轮机】涡轮发动机的一种,利用高压的燃烧气体推动叶轮转动,产生动力。这种机器的优点是体积小,重量轻,功率大,效率高。简称气轮机。
【燃烧】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、发热。可燃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剧烈化合是最常见的燃烧现象。
【燃烧弹】一种能使目标引起燃烧的枪弹或炸弹,一般用铝热剂、黄磷、凝固汽油等作为燃烧剂。也叫烧夷弹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qí<方>豆秸:豆~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ǐn①<动>迅速;敏捷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于事而慎于行。”②<形>机敏;聪明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我虽不~,请尝试之。”③<形>勤勉;勤奋。《论语》:“~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
【敏赡】聪明多智。
【敏行】勉力以行;努力去做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