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ò①<动>指物体破裂;毁坏;损坏。《琵琶行(并序)》:“银瓶乍~水浆迸。”②<动>打破;破坏;使损坏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皆沉船,~釜甑,烧庐舍。”③<动>打败;攻下;攻克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沛公先~秦入咸阳。”
【又】〈动〉被打败。《六国论》:“六国~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贿秦。”④<动>突破;破例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惟思将来也,事事皆其所未经者,故常敢~格。”⑤<形>残破;破败。《春望》:“国~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残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亡国~家相随属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破;使……击碎。《鸿门宴》:“拔剑撞而~之。”⑥<动>破除;去掉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则固已~其奸谋而折其骄气。”⑦<动>揭穿;揭破。葛长庚《沁园春·岁去年来》:“分明说~。”⑧<动>劈开;砍破。《干将莫邪》:“即以斧~其背,得剑。”⑨<动>耗费;破费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儒者~家而葬。”⑩<形>清楚;透彻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多亏令弟看的~,息将下来了。”
【破镝】发言中肯。
【破啼】停止啼哭,转悲为喜。
【破甑】比喻不值一之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ú①<名>竹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有良田美池桑~之属。”《黄冈竹楼记》:“黄冈之地多~,大者如椽。”②<名>竹林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~去。”③<名>竹制的管乐器。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~之乱耳。”《南亭集序》:“虽无丝~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
【竹帛】竹简和白绢。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,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。
【竹马】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ì①<名>威势;力量。《过秦论》:“然秦以区区之地,致万乘之~。”②<名>势力;权势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与老贼~不两立。”③<名>形势;趋势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两虎共斗,其~不俱生。”④<名>气势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~拔五岳掩赤城。”⑤<名>姿势;姿态;形状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其岸~犬牙差互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