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ē①<动>用刀截断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良庖岁更刀,~也。”②<动>杀;宰杀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~鸡焉用牛刀?”③<动>割取;割让。《过秦论》:“东~膏腴之地,北收要害之郡。”《六国论》:“今日~五城,明日~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。”④<动>分割;划分。杜甫《望岳》: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~昏晓。”⑤<动>断绝。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~嗜欲所以固血气。”⑥<动>剥夺;夺取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贪吏~其财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òu①<名>人体及动物的肌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君不如~袒伏斧质请罪。”②<名>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。《荔枝图序》:“瓤~莹白如冰雪。”③<形>声音丰满悦耳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使其曲直、繁瘠、廉~、节奏,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。”
【肉袒】脱去上衣,露出肢体,以示降服或谢罪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ǔ(1)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~袜子|修桥~路。(2)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~|~选。(8)补养:滋~|~品。(4)<书>利益;用处:不无小~|空言无~|无~于事。
【补白】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。
【补报】(1)事后报告或续报:调查结果以后~。(2)报答。
【补偿】抵消(损失、消耗);补足(缺欠、差额)。
【补偿贸易】买方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、技术、专利等费用的一种贸易方式。
【补充】(1)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,增加一部分:~了十二支枪|指导员汇报后,连长又做了~。(2)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:~任务|~教材。
【补丁】<轻>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件上面的东西:打~。也作补钉。
【补给】补充、供给弹药和粮草等。
【补给线】军队作战时,输送物资器材的各种交通线的总称。
【补过】用好的表现弥补过失。
【补花】(~儿)手工艺的一种,把彩色布片或丝绒缝在枕套、桌布、童装等上面,构成花鸟等图案。
【补角】平面上两个角加起来等于一个平角(即180°),这两个角就互为补角。
【补救】采取行动矫正差错,扭转不利形势;设法使缺点不发生影响。
【补苴】<书>弥补(缺陷):~罅(xià)漏。
【补考】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。
【补课】(1)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:教师利用星期天给同学~。(2)比喻某种工作做得不完善而重做。
【补苗】农作物幼苗出土后,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时,用移苗或补种的方法把苗补全。
【补票】补买车票、船票等。
【补品】滋补身体的食品或药物。
【补情】(~儿)报答情谊。
【补缺】(1)填补缺额。(2)旧时指候补的官吏得到实职。
【补体】血清中能协助抗体杀灭病菌的化学物质。
【补贴】(1)贴补(多指财政上的)。(2)贴补的费用。
【补习】为了补足某种知识,在业余或课外学习:~学校|~功课。
【补血】使红血球或血色素增加:~药。
【补牙】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,即把龋坏的组织去净,制成一定洞形,再以金属或其他材料把牙齿的缺损部分填充起来,以防龋病的发展,并恢复牙体的形态和功能。
【补养】用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。
【补药】滋补身体的药物。
【补遗】书籍正文有遗漏,加以增补,附在后面,叫做补遗;前人的著作有遗漏,后人搜集材料加以补充,也叫做补遗。
【补益】<书>(1)益处。(2)产生益处。
【补语】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,用来回答‘怎么样?’之类的问题,如‘人到齐了’的‘齐’,‘好得很’的‘很’。
【补正】补充和改正(文字的疏漏和错误)。
【补助】从经济上帮助(多指组织上对个人):~费|实物~。
【补助货币】见〖辅币〗。
【补缀】修补(多指衣服)。
【补足】补充使足数:~缺额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chuāng①<名>疮疖。聂夷中《伤田家》:“医得眼前~,剜却心头肉。”②<名>通“创”。伤,伤口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童自转,以缚即炉火烧绝之,虽~手无惮。”
【疮痍】同“创痍”。创伤,也比喻国家或人民遭受的苦难。班固《汉书·季布传》:“今~未廖,(樊)哙又面谀,欲摇动天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