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ò①<形>广阔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复行数十步,~然开朗。”②<形>深邃。徐悱《古意酬刘长史溉》:“此江称~险。”③<动>排遣;免除。王士祯《书剑侠二事》:“传令吏归舍,释妻子,~其赔偿。”
huō①<形>残缺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:“稀~之处,锄而补之。”②<动>舍弃。《红楼梦》:“明儿你们~出些辛苦来罢。”
huá豁拳,即猜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ǒu①<名>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<名>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<量>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<名>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<名>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<名>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<名>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
【口面】争吵。
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é(1)切断;割断(长条形的东西):~头去尾|把木条~成两段。(2)(~儿)量词,段:一~儿木头|话说了半~儿。(3)阻拦:~留|快把马~住,别让它跑了。(4)截止:~至八月底,我们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百分之九十。
【截断】(1)切断:高温的火焰能~钢板。(2)打断;拦住:电话铃声~了他的话。
【截获】中途夺取到或捉到:游击队~了敌军的一列货车。
【截击】在半路上截住打击(敌人):二营在村东头~敌人的增援部队。
【截煤机】开采煤矿的机器,用链形、盘形或杆形的割刀在煤层上切出槽缝,以便采掘。
【截门】阀的一种,一般安在管道中间,把手多呈环状,旋紧时,管道阻塞。
【截面】见〖剖面〗。
【截取】从中取(一段)。
【截然】界限分明,象割断一样:~不同|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~分开的。
【截瘫】下肢全部或部分瘫痪,多由脊髓疾病或外伤引起。
【截肢】医学上指四肢的某一部分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,把这一部分肢体割掉。
【截止】(到一定期限)停止:报名在昨天已经~。
【截至】截止到(某个时候):报名日期~本月底止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shé(1)舌头。(2)象舌头的东西:帽~|火~。(3)铃或铎中的锤。
【舌根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后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软腭(或硬腭和软腭中间)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、k、h。也叫舌面后音、牙音。
【舌耕】<书>旧时指依靠教书谋生。
【舌尖音】语音学上指舌尖顶住或接近门齿、上齿龈、硬腭前部发出的辅音。普通话语音中的z、c、s,d、t、n、l,zh、ch、sh、r都是舌尖音。细分起来,z、c、s是舌尖前音,d、t、n、l是舌尖中音,zh、ch、sh、r是舌尖后音。
【舌面后音】舌根音。
【舌面前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齿龈、前硬腭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j、q、x。
【舌面音】由舌面和上腭接触,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。参看〖舌面后音〗、〖舌面前音〗。
【舌鳎】鱼类的一科,形似鳎,两眼生在左侧,背鳍、臀鳍与尾鳍完全连接。生活在浅海中,右侧向下卧在沙底,捕食小鱼等。
【舌苔】舌头表面上滑腻的物质,是由上皮细胞、细菌、食物残渣和液体形成的。健康的人,舌苔薄白而润。医生常根据病人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病情。
【舌头】(1)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,在口腔底部,根部固定在口腔底上。(2)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。
【舌下神经】第十二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舌的肌肉中,管舌肌的运动。如果舌下神经发生障碍,舌头就会麻痹,不能说话。
【舌下腺】口腔底部舌下方的唾液腺,左右各一。参看〖唾液腺〗。
【舌咽神经】第九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咽头和舌头等处,主要管咽头肌肉运动、唾腺分泌和味觉。
【舌炎】病,多由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PP引起,症状是舌的表面红肿、干燥、疼痛,有时发生溃疡。
【舌音】舌头音、舌上音的统称。
【舌蝇】昆虫,身体长一厘米左右,口器很尖,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,吸食血液。主要产在非洲。也叫萃萃蝇。
【舌战】激烈辩论: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~|诸葛亮~群儒。
【舌状花】下部呈管状,上部裂开,形状扁平象舌头的花,如向日葵花序边缘部分大瓣的花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