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àn①<动>安;静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决江疏河,洒沈~灾,东归之于海。”②<形>淡;淡薄。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辛而不列,~而不薄。”③<动>动荡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西荡河源,东~海漘。”
shàn通“赡”。足;满足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限民名田,以~不足。”
tán复姓。孔子有弟子叫澹台灭明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ó①<形>水浅。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兀若枯木,~若穷流。”②<形>安静;恬静。诸葛亮《戒子书》:“非澹~无以明志。”③<动>停船;停泊。《泊秦淮》:“夜~秦淮近酒家。”④<动>止息;停留。陈子昂《古意题徐令壁》:“闻君太平世,栖~灵台侧。”
pō<名>湖泊,湖泽,如“梁山~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íng①<形>明亮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至莫夜月~,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”②<动>照亮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~也。”③<形>明白;清楚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名实已~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”
【又】明白地;公开地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~谓左右。”④<动>证明;说明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亦以~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”⑤<动>明确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~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起。”⑥<形>英明;高明;明智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~哲乎。”⑦<名>智慧。《劝学》:“积善成德,而神~自得,圣心备焉。”⑧<名>视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
【又】视力好。《管子·制分》:“聪耳~目”⑨<形>次;下一个(专指年、月、日)。《为学》:“~年,贫僧自南海还。”⑩<名>明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ì①<名>心意;志向。《观沧海》:“歌以咏~。”《为学》:“人之立~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”②<动>立志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~于学。”③<动>记忆;记;记住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强~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④<名>标记。《南齐书·韩系伯传》:“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~。”⑤<动>做标志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~之。”⑥<名>记事的书或文章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余为此~,后五年,吾妻来归。”⑦<名>通“痣”,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。《梁书·沈约传》:“约左目重瞳子,腰有紫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