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ǒu①<名>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<名>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<量>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<名>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<名>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<名>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<名>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
【口面】争吵。
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uì①<形>仁爱;仁慈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孙讨虏聪明仁~,敬贤礼士。”②<名>恩惠;恩赐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小~未偏,民弗从也。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仁者播其~,信者效其忠。”③<敬词>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。无实在意义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君~徼福于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愿也。”④<形>柔和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~风和畅。”⑤<形>通“慧”,聪明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甚矣,汝之不~。”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秀外而~中。”
【惠风】⒈柔和的风。⒉比喻恩惠、仁爱。
【惠化】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。
【惠鲜】施恩惠于贫穷的人。
【惠音】⒈和谐之音。⒉敬称友人的来信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ér①<名>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<代>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<动>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<连>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<助>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í①<名>果实;种子。《采草药》:“用~者成~时采。”②<动>结果实。《采草药》:“一丘之禾,则后种者晚~。”③<动>充满;充实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仓廪~而知礼节。”④<动>放进;装满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将以~笾豆,奉祭祀,供宾客。”⑤<名>事实;实际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,自以为得其~。”⑥<形>真实;诚实。《出师表》:“此皆良~,志虑忠纯。”⑦<副>确实;的确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之进退,~为狼狈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