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éi①<动>思考;考虑。《墨池记》:“~王君之心,岂爱人之善。”《陈情表》:“伏~圣朝以孝治天下。”②<副>只;只是。《木兰诗》:“不闻机杼声,~闻女叹息。”③<介>因为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~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。”④<助>句首表语气希望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~先生速图。”
【辨】惟,唯,维。“惟”本义是思;“唯”本义是答应;“维”本义是绳子。但在“思”的意义上“惟”、“维”通用;在“只”的意义上“惟”、“唯”通用;作助词表语气时三个字都通用。
【惟度】思量;揣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ì①<形>锋利;锐利。与“钝”相对。《劝学》:“金就砺则~。”②<名>利益;好处。与“害”相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其~三世矣。”
【又】<名意动>以……为利。《伤仲永》:“父~其然也,日板仲永环谒于邑人。”③<动>有利;得利。《苦斋记》:“良药苦口~于病。”④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操军不~,引次江北。”⑤<动>盈利;取利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不拊爱子其民,因而贾~之。”
【又】<名>盈利之物。《促织》:“欲居之以为~,而高其直。”⑥<名>有利的条件、时机、形势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三军以~用也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因~乘便,宰割天下。”⑦<名>胜利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趋~者蹶上将。”⑧<名>物资;物产。《隆中对》:“荆州北据汉沔,~尽南海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ì①<形>对;正确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~而昨非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认为……正确;肯定。《问说》:“~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”②<代>这;这个;这样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~说也,人常疑之。”③<形>凡是;所有的。《游园》:“~花都放了,那牡丹还早。”④<动>表判断。《琵琶行》:“同~天涯沦落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iú①<动>寻找;找寻。《察今》:“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~之。”《伤仲永》:“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~之。”②<动>探求;探索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~古仁人之心。或异二者之为。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以其~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”③<动>要求;责求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明耻教战,~杀敌也。”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~其能千里也。”④<动>请求;乞求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赵氏~救于齐。”《口技》:“又夹百千~救声。”⑤<动>谋求;索求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以城~璧而赵不许。”⑥<动>访求;访问。《苏武》:“陵降,不敢~武。”⑦<动>追求;求偶。《诗经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~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