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xióng<方>斥责。
【熊蜂】昆虫的一科,形状与蜜蜂相似,身体多为黑色,有黑黄色的毛。多在树洞或石缝里筑巢,采花蜜和花粉吃,能帮助植物传粉,是益虫。
【熊猫】哺乳动物,体长四尺到五尺,形状象熊,尾短,头、胸、腹、背、臀白色,四肢、两耳、眼圈黑褐色,毛粗而厚,性耐寒。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,吃竹叶、竹笋。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的动物。也叫猫熊、大猫熊、大熊猫。
【熊熊】形容火势旺盛:~的烈火。
【熊掌】熊的脚掌,脂肪多,味美,是极珍贵的食品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xīn①<名>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顺我,即先刺~。”②<名>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拊~也。”③<名>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读书三到,谓~到,眼到,口到。”④<名>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~。”⑤<名>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~秋月白。”
【心志】内心;意志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ào一种像虎而比虎小的野兽。
【豹变】1.像豹子的花纹那样变化,比喻润饰事业、文字或迁善去恶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禅传》:“降心回虑,应机~。”2.比喻地位高升而显贵。刘峻《辨命论》:“视彭、韩之~,谓鸷猛敌致人爵。”
【豹略】1.用兵的战略。2.统兵者的名号。《新唐书·朱滔传》:“左右将军曰虎牙、~,军使曰鹰扬、龙骧。”
【豹韬】1.古代兵书《六韬》篇名之一,相传是图代姜太公“阴谋图王”之作,经后人研究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故通许由之意,《金縢》《豹韬》废矣。”
【豹隐】比喻伏处隐居,自洁身。骆宾玉《秋日别侯四》:“我留安~,君去学鹏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ǎn(1)胆囊的通称。(2)(~儿)胆量:~怯|~大心细|~小如鼠|壮壮~儿。(3)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~|热水瓶的~。
【胆矾】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。蓝色结晶体,在干燥空气中,逐渐风化。可以制电池、颜料,又可以做媒染剂、杀虫剂。也叫蓝矾。
【胆敢】竟有胆量敢于:敌人~来侵犯,坚决把它消灭光。
【胆固醇】醇的一种,白色的结晶,质地软。人的胆汁、神经组织、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。在日光的紫外线的作用下,能变成维生素D。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。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病。
【胆管】肝脏的输出管,在肝脏内者为肝内胆管,至肝外汇集成胆总管,与十二指肠相连接。肝脏内生成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。
【胆寒】害怕。
【胆碱】有机化合物,是无色浆状液体,有强碱性。含在动植物体内,对脂肪代谢起重要作用。
【胆力】胆量和魄力。
【胆量】不怕危险的精神;勇气。
【胆略】勇气和智谋:~过人。
【胆囊】储存胆汗的囊状器官,长在肝脏右叶的下前方,与胆管相连接。通称胆或苦胆。
【胆瓶】颈部细长而腹部大的花瓶,形状有点象胆。
【胆气】胆量和气势。
【胆怯】胆小;畏缩。
【胆石病】胆囊内形成胆石的病。胆石是由胆固醇、胆色素、钙盐等构成的球状物,坚硬如石,能引起剧烈腹痛,有时引起黄疸。
【胆识】胆量和见识。
【胆胀瘟】<方>牛瘟。
【胆汁】由肝脏产生的消化液,有苦味,黄褐色或绿色,储存在胆囊中。能促进脂肪的分解、皂化和吸收。
【胆子】胆量:~不小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