òu<动>浸泡。《诗经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:“东门之池,可以~麻。”
ōu①<名>浮沤,水中气泡。范成大《会同馆》:“万里孤臣致命秋,此身何止一浮~。”②<名>通“鸥”,鸥鸟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海上之人有好~鸟者,每旦之海上,从~鸟游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ú①<动>飘浮在水面上,与“沉”相对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令女居其上,~之河中。”②<动>飘浮在空中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交语速装束,络绎如~云。”③<动>在水上行驶;航行。屈原《哀都》:“过夏首而西~兮,顾龙门而不见。”④<动>超过。《海瑞传》:“搏噬善类,其罪又~于高拱。”⑤<形>轻。《采草药》:“有苗时采,则虚而~。”⑥<形>虚浮;浮华。《治平篇》:“禁其~靡,抑其兼并。”⑦<形>轻薄;轻佻。《国语·楚语》:“教之乐,以疏其秽而镇其~。”
【浮白】罚酒。
【浮屠】也作“浮图”。⒈佛,佛陀。⒉佛教。⒊和尚。⒋佛塔。
【浮生】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,虚浮无定,所以称人生为浮生。骆宾王《与博昌父老书》:“追维逝者,~几何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pào(1)(~儿)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造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:水~|肥皂~儿。(2)(~儿)象泡一样的东西:灯~儿|手上起了~。(3)较长时期地放在液体中:两手在水里~得发白。(4)故意消磨(时间)。另见pāo。
【泡病号】(~儿)指借故称病不上班,或小病大养。
【泡菜】把洋白菜、萝卜等放在加了盐、酒、花椒等的凉开小里泡制成的一种带酸味的菜。
【泡饭】1加水重煮的或用开水泡成的比较稀的米饭。
【泡饭】2把汤或水加在米饭里。
【泡沸石】矿石,主要成分是含铝的硅酸钠或硅酸钙,大都为无色或白色的结晶,有玻璃光泽,遇酸类即分解,用来软化硬水。有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两种。
【泡货】<方>体积大而分量小的物品。
【泡沫】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。
【泡沫玻璃】一种建筑材料,是在普通玻璃粉末中加入少量在受热时能分解出气体的物质(如碳酸钙等)所制成的玻璃,具有隔音和绝热的性能,很轻,可以浮在水面上。
【泡沫剂】制造泡沫混凝土的原料之一,通常用松香、火碱溶液和胶体溶液等制成。
【泡沫水泥】一种建筑材料,是用水泥、水和泡沫剂混合制成的水泥。泡沫水泥里有许多小孔,具有隔热、隔音等性能。
【泡沫塑料】有很多小气孔的塑料,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。质轻,能隔热、隔音、防震、耐湿、耐腐蚀。如聚氯乙烯泡沫塑料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。
【泡沫橡胶】海绵状、具有许多小孔的橡胶,用生橡胶加起泡剂或用浓缩胶乳边搅拌边鼓入空气,再经硫化制成。质轻,柔软,有弹性,能隔热、隔音、耐油、耐化学药品。也叫海绵橡胶。
【泡汤】<方>落空。
【泡桐】落叶乔木,叶子大,卵形或心脏形,表面光滑,背面有茸毛,圆锥花序,花冠紫色,结蒴果,长圆形。木材质地疏松,可制乐器、模型等。也叫桐。
【泡漩】波浪翻滚并有漩涡的水流。
【泡影】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。
【泡子】1(pāozi)<方>小湖,多用于地名:~沿(在辽宁)|干~(在辽宁)。
【泡子】2(pàozi)<口>灯泡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yǐng①<名>影子。《江水》:“素湍绿潭,回清倒~。”②<名>身影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吾儿,久不见若~。”③<名>日光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日~返照,室始洞然。”④<动>隐藏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只见对面松林里~着一个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