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óng①<形>相同;一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~。”②<形>同一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不哀我丧而伐吾~姓。”③<动>一致;统一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~,则宜抚安,与结盟好。”④<动>附和;随同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士大夫多以恤国事,~俗自媚于众为善。”⑤<动>参与;干预。《谋攻》:“不知三军之事而~三军之政者,则军士惑矣。”⑥<副>共同;一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君与廉颇~列。”
【同案】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。
【同寮】一起任职的官吏,即“同僚”。
【同年】⒈同岁;同年龄。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。⒊朋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án①<动>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火未及~,因谓之安。”②<代>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“不~,籍何以至此?”③<形>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~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
【又】<形意动>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“妻曰:‘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’成~之。”④<词缀>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、“地”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~出涕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森~欲搏人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~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”⑤<助>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犹”等呼应,表示“(像)……一样”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而半山居雾若带~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~。”⑥<连>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“~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ī①<数>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<连>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<形>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<动>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<动>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<动>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<副>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<副>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<副>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<副>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
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
【一何】多么。
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
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
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í①<名>口供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听其狱讼,察其~。”柳宗元《断刑论》:“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~。”②<名>言词,词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~送我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初至北营,抗~慷慨,上下颇惊动。”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于治乱,娴于~令。”③<动>讲话,告诉。《殽之战》:“使皇武子~焉。”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无伤也,请~于军。”④<动>推辞;拒绝;不接受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以供养无主,~不赴命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于是~相印不拜。”⑤<动>告别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等不肖,请~去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旦~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”⑥<名>文词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皆好~而以赋见称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撰长书以为贽,~甚畅达。”⑦<名>古代文体的一种。如《楚辞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【辨】辞,词。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,“辞”和“词”是同义词。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。
【辞见】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。
【辞决】决别。
【辞令】应对的言辞。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……而又善为~。”
【辞世】1.隐居避世。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托迹黄、老,~却粒。”2.犹“去世”、“逝世”。韩愈《祭虞部张员外文》:“倏忽逮今,二十馀载,存皆衰白,半亦~。”
【辞谢】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。
【辞致】辞令或文词的风格。《隋书·苏威传》:“~可观,见者莫不称善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