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ì①<动>类似;相像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布衾多年冷~铁。”②<副>似乎;好像。《秋浦歌》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~个长。”③<介>表示比较,超过。张岱《湖心亭看雪》: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~相公者。”④<介>给;与。罗邺《宫中》:“鹦鹉飞来说~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ī(1)用漆树皮里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制成的涂料。涂在器物上,可以防止腐坏,增加光泽。(2)把漆涂在器物上:把大门~成红色的。(3)姓。
【漆包线】表面涂着一层薄绝缘漆的金属导线,多用于制造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。
【漆布】用漆或其他涂料涂过的布,多用花布或有颜色的布做底子,可用来铺桌面或做书皮等。
【漆雕】(1)见〖雕漆〗。(2)姓。
【漆工】(1)油漆门窗、器物的工作。(2)做上述工作的人。
【漆黑】非常黑;很暗:~的头发|~的夜。
【漆匠】<轻>称制作油漆器物的手工业工人。
【漆皮】(~儿)器具表面涂漆的一层。
【漆片】一种涂料,用时以酒精溶解,涂在器具上能很快地干燥。
【漆器】一种手工艺品,表面上有一层漆。有的地区指表面上涂有漆的器物。
【漆树】落叶乔木,叶子互生,羽状复叶,小叶卵形或椭圆形,圆锥花序,花小,黄绿色,果实扁圆。树的液汁与空气接触后呈暗褐色,叫做生漆,可用做涂料,液汁干后可入药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rú①<动>往;到……去。《涉江》:“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所~。”②<动>依照;遵从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先生~其指,内狼于囊。”③<动>顺;符合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邂逅不~意,便还就孤。”④<动>像;如同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“日初出大~车盖。”⑤<动>及;比得上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天时不~地利。”⑥<动>用于短语“如……何”中,表示“对待……怎么办”、“把……怎么办”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~太行、王屋何?”⑦<副>不如;应该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若爱重伤,则~勿伤。”⑧<连>如果;假如。《芙蓉楼送辛渐》:“洛阳亲友~相问。”⑨<连>或者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,~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?”⑩<连>至于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~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⑾词缀。用于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,也可不译。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仁义之人,其言蔼~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o(1)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,用动物的皮、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,也有人工合成的。通常用来黏合器物,如鳔胶、桃胶、万能胶;有的供食用或入药,如果胶、阿胶。(2)用胶粘:~柱鼓瑟|镜框坏了,把它~上◇不可~于成规。(3)象胶一样黏的:~泥。(4)指橡胶:~皮|~鞋|~布。
【胶版】胶印的印刷底版。
【胶布】(1)涂上粘性橡胶的布,多用于包扎电线接头。(2)<口>橡皮膏。
【胶带】用塑料制成的磁带。
【胶合】用胶把东西粘在一起。
【胶合板】用多层木质单板粘合、压制而成的板材。层数多为单数,各层的木纹纵横交错。这种板材强度大,节约木材,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和制造家具等。
【胶剂】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可供药用的动物的皮、骨、甲、角用水熬取胶质,浓缩后制成块状,供内服用。如阿胶、虎骨胶、龟板胶、鹿角胶等。
【胶结】糨糊、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。
【胶卷】(~儿)成卷的照相胶片。
【胶木】在橡胶中加入多量的硫磺,加热制成的硬质材料,多用做电器的绝缘材料。
【胶泥】含有水分的黏土,黏性很大。
【胶黏剂】见〖黏合剂〗。
【胶皮】(1)硫化橡胶的通称。(2)<方>人力车。
【胶片】涂有感光药膜的塑料片,用于摄影。也叫软片。
【胶乳】(1)割开橡胶树的树皮后流出的白色乳状液体,是制造橡胶的原料。(2)树脂粉末悬浮在水中而成的乳状液,用来制造合成橡胶或某些不易加工的产品,如胶线、薄膜等。
【胶水】(~儿)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。
【胶体化学】物理化学的一个分科,研究胶体溶液的特殊性能。
【胶体溶液】见〖溶胶〗。
【胶鞋】用橡胶制成的鞋,有时也指橡胶底布面的鞋。
【胶靴】用橡胶制的靴子。
【胶印】用胶版印刷。印版不直接和纸张接触,先把油墨从印版移印到有弹性的胶布面,再从胶布面转印到纸上。
【胶着】比喻相持不下,不能解决:~状态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