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ǎn①<动>感动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帝~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”《窦娥冤》:“定要~的六出冰花滚似锦,免我尸骸现。”②<动>感触;感慨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后之览者,亦将有~于斯文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满目萧然,~极而悲者矣。”③<动>感叹。《归来去辞》:“善万物之得时,~吾生之行休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~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”④<形>感伤。《秋声赋》:“百忧~其心,万事劳其形。”《春望》:“~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⑤<动>感觉;感受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~而后应,迫而后动。”《红楼梦》:“太夫人并无别症,偶~了些风寒。”⑥<动>感激;感谢。张华《答何劭》:“是用~嘉贶,写出心中诚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óng①<形>相同;一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~。”②<形>同一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不哀我丧而伐吾~姓。”③<动>一致;统一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~,则宜抚安,与结盟好。”④<动>附和;随同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士大夫多以恤国事,~俗自媚于众为善。”⑤<动>参与;干预。《谋攻》:“不知三军之事而~三军之政者,则军士惑矣。”⑥<副>共同;一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君与廉颇~列。”
【同案】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。
【同寮】一起任职的官吏,即“同僚”。
【同年】⒈同岁;同年龄。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。⒊朋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òu①<动>接受;承受。《鸿门宴》:“项王则~璧,置之坐上。”②<动>听从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徒属皆曰:‘敬~命。’”③<动>遭受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一夫不耕,或~之饥。”④<动>通“授”。给予;授予;传授。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传道~业解惑也。”
【受生】禀性。
【受室】娶妻。
【受知】受人知遇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