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òu①<形>与“薄”相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磐石方且~。”②<形>丰厚;多;重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。”③<形>深广;深厚;交情深厚。《五蠹》:“上德不~而行武,非道也。”《苏武》:“单于闻陵与子卿素~,故使陵来说。”④<形>优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然公子遇臣~。”
【又】看重;厚爱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即所交识,亦畏相公~之矣。”《察变》:“若是物特为天之所~而择焉以存也者。”
【又】满意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女行无偏行,何意致不~。”⑤<形>厚道;忠厚。《过秦论》:“宽~而爱人,尊贤而重士。”⑥<形>醇厚。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~酒肥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ào①<名>相貌;面容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客,~甚寝。”②<名>表情;神态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~若甚戚者。”③<名>外表;外观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北虽~敬,实则愤怒。”
【貌侵】形貌矮小丑陋。
【貌言】谀辞,谄媚逢迎之语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形>水深,与“浅”相对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地势极而南溟~。”②<形>深远,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。《口技》:“遥闻~巷中犬吠。”《游园》:“人立小庭~院。”③<形>时间久。《琵琶行》:“夜~忽梦少年,梦啼妆泪红阑干。”④<形>程度深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~。”⑤<形>苛刻;严厉;刻毒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之遇将军可谓~矣。”⑥<形>深刻;深入。《过秦论》:“~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。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此所以学者不可不~思而慎取之也。”⑦<形>茂盛。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~。”⑧<副>很;非常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子布、元表诸人各顾妻子,挟持私虑,~失孤望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í①<名>口供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听其狱讼,察其~。”柳宗元《断刑论》:“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~。”②<名>言词,词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~送我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初至北营,抗~慷慨,上下颇惊动。”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于治乱,娴于~令。”③<动>讲话,告诉。《殽之战》:“使皇武子~焉。”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无伤也,请~于军。”④<动>推辞;拒绝;不接受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以供养无主,~不赴命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于是~相印不拜。”⑤<动>告别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等不肖,请~去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旦~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”⑥<名>文词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皆好~而以赋见称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撰长书以为贽,~甚畅达。”⑦<名>古代文体的一种。如《楚辞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【辨】辞,词。在“言词”这个意义上,“辞”和“词”是同义词。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“辞”,不说“词”。汉代后逐渐以“词”代“辞”。
【辞见】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。
【辞决】决别。
【辞令】应对的言辞。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……而又善为~。”
【辞世】1.隐居避世。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托迹黄、老,~却粒。”2.犹“去世”、“逝世”。韩愈《祭虞部张员外文》:“倏忽逮今,二十馀载,存皆衰白,半亦~。”
【辞谢】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。
【辞致】辞令或文词的风格。《隋书·苏威传》:“~可观,见者莫不称善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