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(1)见‘栎’。(2)橡胶树。
【橡胶】从橡胶树、橡胶草等植物取得的胶乳,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、绝缘性、不透水又不透空气的材料。橡胶制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各方面。
【橡胶草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肉质,披针形,花黄色。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。
【橡胶树】常绿乔木,枝细长,复叶由三个小叶构成,小叶长椭圆形,花白色,有香气,结蒴果,球形。原产巴西,现在热带地方多有栽培。是最主要的产橡胶的树种。
【橡栗】橡树的果实,即栎实。《列子说符》:冬日则食橡栗。’
【橡皮】(1)硫化橡胶的通称。(2)用橡胶制成的文具,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的痕迹。
【橡皮膏】一面涂有胶质的布条,通常用来把敷料固定的皮肤上。
【橡皮筋】(~儿)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品,多用来捆扎东西。
【橡皮泥】用白石腊、火漆、生橡胶、陶土、水泥、石膏等材料搀和颜料制成的泥,柔软有塑性,不容易干,供儿童捏东西玩儿。
【橡皮圈】供练习游泳用的救生圈,用橡胶制成,内充空气。
【橡皮树】见〖印度橡胶树〗。
【橡皮图章】(1)用经过硫化的橡胶做的图章。(2)比喻没有实权而只是表面上履行手续的个人或集体。
【橡皮线】外面包着橡胶的金属导线,是常用的一种电工材料。也叫皮线。
【橡实】栎树的果实,长圆形,含淀粉和少量鞣酸。外壳可以制烤胶。也叫橡子。有的地区叫橡碗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pí①<名>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~之不存,毛将安傅。”
【又】比喻表面,浅薄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“以目~相,恐失天下之能士。”②<名>皮侯,兽皮制的箭靶。《仪礼·乡谢礼》:“射不主~。”③<动>剥去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因自~面抉眼。”
【皮里阳秋】皮里,心里。阳秋,即《春秋》,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,不外露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ìng(1)把钉子捶打进别的东西;用钉子、螺丝钉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或把分散的东西连合起来:~钉(dīng)子|~马掌|门上~上两个合叶|他用几块木板~了个箱子。(2)用针线把带子、钮扣等缝住:~扣子。另见dīng。
【钉齿耙】用大铁钉做齿的耙,用来弄碎土块,平整地面。使用时平放在地面上,用牲畜或机器牵引。
【钉锤】钉钉子用的小锤,锤头一端是方柱形,另一端扁平,有的中间有起钉子用的狭缝。
【钉螺】螺的一种,卵生,螺壳圆锥形。生活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淡水里和陆地上。是传染血吸虫病的媒介。
【钉帽】钉的顶端,是承受锤打或旋转的部分。
【钉耙】用铁钉做齿的耙,是碎土、平土的农具。
【钉梢】【盯梢】不怀好意地紧跟在后面。
【钉鞋】(1)旧式雨鞋,用布做帮,用桐油油过,鞋底钉上大帽子钉。(2)体育运动上跑鞋和跳鞋的统称。
【钉子】金属制成的细棍形的物件,一端有扁平的头,另一端尖锐,主要起固定或连接作用,也可以用来悬挂物品或做别的用处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ǐ①<名>婴儿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干、越。夷貉之~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。”②<名>孩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率妻~邑人来此绝境。”
【又】〈名意动〉以……为子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此二士弗业,一女不朝,何以王齐国、~万民乎?”③<名>儿子或女儿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而长~迈将赴饶之德兴尉。”④<名>对人的尊称。多指男子,相当于“您”。《为学》:“~何恃而往?”⑤<名>泛指人。《过秦论》:“然陈涉瓮牖绳枢之~,甿隶之人,而迁徏之徒也。”⑥<名>特称孔子。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“~曰:‘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’”⑦<名>地支的第一位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~,余游巴黎蜡人馆。”⑧通“仔”。作“仔细”的语素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详缓看字,~细分明读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