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(1)见‘栎’。(2)橡胶树。
【橡胶】从橡胶树、橡胶草等植物取得的胶乳,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、绝缘性、不透水又不透空气的材料。橡胶制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各方面。
【橡胶草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肉质,披针形,花黄色。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。
【橡胶树】常绿乔木,枝细长,复叶由三个小叶构成,小叶长椭圆形,花白色,有香气,结蒴果,球形。原产巴西,现在热带地方多有栽培。是最主要的产橡胶的树种。
【橡栗】橡树的果实,即栎实。《列子说符》:冬日则食橡栗。’
【橡皮】(1)硫化橡胶的通称。(2)用橡胶制成的文具,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的痕迹。
【橡皮膏】一面涂有胶质的布条,通常用来把敷料固定的皮肤上。
【橡皮筋】(~儿)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品,多用来捆扎东西。
【橡皮泥】用白石腊、火漆、生橡胶、陶土、水泥、石膏等材料搀和颜料制成的泥,柔软有塑性,不容易干,供儿童捏东西玩儿。
【橡皮圈】供练习游泳用的救生圈,用橡胶制成,内充空气。
【橡皮树】见〖印度橡胶树〗。
【橡皮图章】(1)用经过硫化的橡胶做的图章。(2)比喻没有实权而只是表面上履行手续的个人或集体。
【橡皮线】外面包着橡胶的金属导线,是常用的一种电工材料。也叫皮线。
【橡实】栎树的果实,长圆形,含淀粉和少量鞣酸。外壳可以制烤胶。也叫橡子。有的地区叫橡碗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fàn(1)煮熟的谷类食品(多指大米干饭)。(2)每天定时吃的食物;早~|中~|晚~。
【饭菜】(1)饭和菜。(2)下饭的菜(区别于‘酒菜’)。
【饭店】(1)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:北京~。(2)<方>饭馆。
【饭馆】(~儿)出售饭菜供人食用的店铺。也叫饭馆子。
【饭盒】(~儿)用来装饭菜的盒子,大多用铝制成。
【饭局】旧时指宴会、聚餐。
【饭量】一个人一顿饭能吃的食物的量。
【饭铺】(~儿)规模较小的饭馆。
【饭时】<方>指吃早饭、午饭或晚饭的时候。
【饭食】<轻>(~儿)饭和菜(多就质量说)。
【饭厅】专供吃饭用的比较宽敞的房子。
【饭桶】装饭的桶,比喻无用的人。
【饭碗】(1)盛钣的碗。(2)(~儿)旧时比喻职业:找~。
【饭庄】规模较大的饭馆。也叫饭庄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jīng①<名>韭菜的花。②<名>蔓菁,芜菁。两年生草本植物,根可食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蔓菁》:“七月可种芜~。”③<名>水草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唼喋~藻。”④通“精”。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吾党~华付之一炬,其损失可谓大矣!”
【菁菁】茂盛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ēng①<名>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啜其~,食其胾。”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一箪食,一豆~,得之则生,弗得死。”
【辨】羹,汤。“羹”,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,和“菜汤”不同。“汤”,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,后来才指菜汤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