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àn①<动>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<动>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<动>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<动>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<动>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<动>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<名>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<副>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<副>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
xiàn①<动>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<动使动>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ái钱和物资的总称:~物|理~。
【财宝】钱财和珍贵的物品。
【财帛】钱财(古时拿布帛作货币)。
【财产】属于国家、集体或个人所有的物质财富:国家~|人民~。
【财产保险】以物质财富为保险标的的保险。如火灾保险、运输保险等。根据保险单的约定,由投保人缴付议定的保险费,当投保财产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时,保险人负赔偿责任。
【财产权】以物质财富为对象,直接跟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,如所有权、继承权等。简称产权。
【财东】(1)旧时商店或企业的所有者。(2)财主。
【财阀】指垄断资本家。一般指金融寡头。
【财富】具有价值的东西:自然~|物质~|精神~。
【财经】财政、经济的合称。
【财礼】彩礼。
【财力】经济力量(多指资金)。
【财贸】财政、贸易的合称。
【财迷】爱钱入迷、专想发财的人。
【财权】(1)财产的所有权。(2)经济大权。
【财权】指财产权。
【财神】迷信的人指可以使人发财致富的神仙,原为道教所奉的财神,据传姓赵名公明,亦称赵公元帅。也叫财神爷。
【财神爷】迷信的人指可以使人发财致富的神仙。
【财势】钱财和权势。
【财团】指资本主义社会里控制许多公司、银行和企业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。
【财务】机关、企业、团体等单位中,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、保管、计算等事务。
【财物】钱财和物资。
【财源】钱财的来源,多指公家或企业的:发展经济,开辟~。
【财运】迷信的人认为发财要有运气,这种运气叫财运。
【财政】国家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。
【财政寡头】见〖金融寡头〗。
【财政关税】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。通常多选择本国不生产而又无代用品的消费品为课税对象。
【财政危机】指资本主义国家因经济危机、扩军备战、战争等引起的财政方面的混乱和动荡。主要表现为国家预算赤字巨大,债务剧增,全部或部分停付国家债务等。
【财政资本】见〖金融资本〗。
【财政资金】国家通过预算所筹集、分配和使用的资金。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不同,其特点是毋须偿还。
【财主】<轻>旧社会占有大量财产、靠剥削为生的人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qǐ①<动>起立;站起。《鸿门宴》:“坐须臾,沛公~如厕。”②<动>起身;起床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闻鸡鸣,则~盥栉。”③<动>徒起;隆起。《促织》:“执图诣寺后,有古陵蔚~。”④<动>起事;发动。《过秦论》:“山东豪俊,遂并~而亡秦族矣。”⑤<动>发生;兴起。《谭嗣同》:“若变~,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。”⑥<动>动身;出发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闻之,~于鲁。”⑦<动>开始;起头。《祭妹文》:“不记语从何~。”⑧<动>起用;任用。《过零丁洋》:“辛苦遭逢~一经。”⑨<动>出身。《汉书·萧何曹参传》:“萧何、曹参皆~刀笔吏。”
【起复】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ì①<名>心意;意图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视秦王无~偿赵城。”②<名>意义。《马巴黎油画记》:“则其~深长矣。”③<名>心情;神态。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~,同宦游人。”《狼》:“目似螟,~暇甚。”④<名>情趣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翁之~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⑤<动>料想;估计。《鸿门宴》:“然不自~能先入关破秦。”《促织》:“当其为里正,受扑责时,岂~其至此哉!”⑥<动>怀疑。《列子·论符》:“人有亡铁者,~其邻人之子。”
【意表】意料之外。
【意会】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