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àn①<动>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<动>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<动>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<动>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<动>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<动>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<名>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<副>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<副>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
xiàn①<动>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<动使动>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iǎo①<形>小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②<形>年纪幼小;排行在后的。《柳毅传》:“洞庭龙君~女也。”③<形>地位低下的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愿为~相焉。”
【又】〈形意动〉认为……小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“孔子登东山而~鲁。”④<动>小看;轻视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心卑卿相,志~万乘。”
【小可】⒈对年辈相近的人自称;谦称。⒉次要的;一般的。
【小生】⒈年轻读书人;年轻人。⒉旧时读书人谦称自己。⒊戏曲中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àn①<形>昏暗;无光亮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至于山~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”②<形>愚昧;糊涂。《隆中对》:“刘璋~弱。”③<形>。隐秘.《琵琶行》:“别有忧愁~恨生。”④<形>私下里,不露形迹地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遂将书~藏于衣内。”⑤<形>悄悄地;轻轻地。《琵琶行》:“寻声~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
【暗蔼】1.众盛貌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傧~兮降清坛,瑞镶兮委如山。”2.遥远貌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据开阳而頫\眡兮,临旧乡之~。”
【暗昧】1.含糊,不鲜明。《论衡》:“明著其文字,不当~。”2.愚昧.陈子昂《谏用刑书》:“愚臣~,窃有大惑。”3.隐秘之事.《汉书·王商传》:“天子以为~之过,不足以伤大臣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①<形>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<形>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<形>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<副>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<副>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
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
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
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