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ǎo①<动>结束;完毕;了结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一语未~,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。”②<动>明白;懂得。《南史·蔡撙传》:“卿殊不~事。”③<副>全;完全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~无喜色。”④<副>毕竟;终于。《新唐书·姚南仲传》:“虽欲自近,~复何益?”⑤<形>眼珠明亮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眸子不能掩其恶,胸中正,则眸子~焉。”⑥<形>清晰;清楚。《论衡·自纪》:“言~于耳,则事味于心。”⑦<形>高;远。《楚辞·九辨》:“~冥冥而薄天。”
liào<动>了望。黄尊宪《东沟行》:“我军~敌遽飞砲。”
le<助>用于动词、形容词后或句末,表示终结。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莫等闲,白~少年头,空悲切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uō①<动>脱落;脱离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左膝以下筋骨尽~矣。”②<动>脱下;解去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揽裙~丝履,举身赴清池。”③<动>解脱;免除。《促织》:“百计营谋不得~。”④<动>逃脱;逃离。《鸿门宴》:“~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”⑤<动>发出;冒出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~而出。”⑥<动>掉下;落下。《秋声赋》:“草拂之而色变,木遭之而叶~。”⑦<形>疏忽;轻率。《殽之战》:“轻则寡谋,无礼则~。”⑧<连>倘若;如果。《柳毅传》:“~获回耗,虽死必谢。”
【脱略】轻慢;不拘。
【脱兔】逃跑之兔,喻行动迅疾。
【脱误】⒈脱漏和错误。⒉疏忽失误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ìng①<动>差使;命令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或~巾车,或棹孤舟。”②<名>命令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以供养无主,辞不赴~。”③<名>命运;天命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大~将泛,莫之振救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死生有~,富贵在天。”④<名>生命。《陈情表》:“母孙二人,更相为~。”⑤<动>命名。《琵琶行》:“凡六百一十六言,~曰《琵琶行》。”⑥<动>任用。《越妇言》:“天子疏爵以~之。”
【命笔】执笔(写诗文或作画)。
【命服】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、卿大夫等的制服。
【命妇】受到封号的妇女。
【命世】扬名于当世。
【命途】平生的经历。
【命意】寓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