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à①<动>描绘;绘画。《战国策·画蛇添足》:“请~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”②<名>图画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江山如~,一时多少豪杰。”③<名>汉字的笔画。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蚊足,勾~了了。”④<动>划;划分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~为九州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曲终收拨当心~。”⑤<动>谋划;筹画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~方略。”
【又】<名>计策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谋臣献~。”
【画饼】比喻徒有虚名,无补于实用。
【画一】整齐,明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ng①<名>疆界;边界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域民不以封~之界。”②<动>划分边界;设立界限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我~我理,南东其亩。”③<名>极限;止境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壮哉我中国少年,与国无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ò①<名>写字用的墨;黑颜料。沈括《石油》:“试扫其煤以为~,黑光如漆。”成语有“近~者黑”
【又】<动>沾黑。《石油》:“石炭烟亦大,~人衣。”
【又】<动>用墨染黑。《殽之战》:“子~衰经。”
【又】<动>穿上黑色丧服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以葬文公。”
【又】<动>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。《殽之战》:“晋于是始~。”②<名>黑色。《核舟记》:“钩画了了,其色~。”③<名>绳墨,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。
【引】准则;法度。扬雄《太玄经·法》:“物仰其~,莫不被则。”④<名>文字的代称,如“文墨”,又指文章学识。吴子良《荆溪林下偶谈》:“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~。”⑤<名>古代刑罚之一。在受刑人额上刺字,并染上墨。《尚书·伊训》:“臣下不匡,其刑~。”⑥<名>古代计量单位,五尺为墨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其察色也,不过~丈寻常之间。”⑦<名>墨家的省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~。”
【墨车】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,车身墨漆,无彩绘。
【墨妙】指精妙的文章、书法、绘画。
【墨绶】黑色的印带。县令,县长的代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ǒu①<动>防守;守卫。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~藩篱。”②<动>守候;看守。《五蠹》:“~株,冀复得兔。”③<动>守住;保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岂取之易~之难乎?”④<动>遵守;奉行。《察今》:“~法而弗变则悖。”⑤<动>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村南有夫妇~贫者。”⑥<名>操守;节操。《易·系辞》:“失其~者辞守屈。”⑦<名>官名,也称太守,秦朝郡的最高长官。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。《雁荡山》:“谢灵运为永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