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①<动>看。《世态炎凉》:“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~之。”②<动>察看;视察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乡先辈左忠毅公~学京畿。”③<动>治理;处理(公务)。《张衡传》:“~事三年,上书乞骸骨。”④<动>看待;对待。《六国论》:“子孙~之不甚惜。”⑤<动>看顾;照看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重念蒙君实~遇厚,于反复不宜卤莽。”⑥<名>视力;目光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怵然为戒,~为止,行为迟。”⑦<动>比较;比照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其辱行贱行,~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。”
【视事】官员到职工作;办公。
【视学】⒈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,称为视学。⒉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óng①<形>相同;一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~。”②<形>同一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不哀我丧而伐吾~姓。”③<动>一致;统一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~,则宜抚安,与结盟好。”④<动>附和;随同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士大夫多以恤国事,~俗自媚于众为善。”⑤<动>参与;干预。《谋攻》:“不知三军之事而~三军之政者,则军士惑矣。”⑥<副>共同;一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君与廉颇~列。”
【同案】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。
【同寮】一起任职的官吏,即“同僚”。
【同年】⒈同岁;同年龄。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。⒊朋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ín(1)周朝国名,在今陕西中部、甘肃东部。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,建立秦朝。(2)朝代,公元前221—公元前206,秦始皇嬴政所建,建都咸阳(在今陕西咸阳市东)。(3)指陕西和甘肃,特指陕西。(4)姓。
【秦吉了】文学作品中所说的一种鸟,样子和八哥儿相似,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。据说产于陕西,所以叫做秦吉了。
【秦艽】草本植物,根土黄色,互相缠在一起,长一尺多,叶子和茎相连,都是青色,花紫色。根可以入药,治风湿病。
【秦椒】<方>细长的辣椒。
【秦岭】横亘陕西省中部偏南,东西走向。为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,也是我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。主峰太白山海拔3,767米。
【秦篆】小篆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yuè①<动>越过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关山难~,谁悲失路之人。”②<动>到;及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待兴。”③<动>传播;传扬。《叔向贺贫》:“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,使~于诸侯。”④<形>高亢;激扬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扣而聆之,南声函胡,北音清~。”⑤<副>更加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看那雪,到晚~下得紧了。”⑥<名>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。《过秦论》:“百~之君,俛首系颈,委命下吏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