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①<名>同“枝”,枝条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~叶茂接。”②<名>同“肢”,人或动物的四肢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至舍,四~僵劲不能动。”③<名>分支。《过大孤山小孤山》:“江自湖口分一~为南江。”④<动>支撑;支持。《核舟记》:“诎右臂~船,而竖其左膝。”⑤<动>供给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足~万人一岁食。”
【支离】⒈分散不全。⒉衰弱;憔悴。
【支吾】⒈抵抗。⒉勉强支撑。⒊用语搪塞;说话含混,闪烁其辞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ēn①<动>剖开;分开。《谋攻》:“倍则~之。”?滕王阁序》:“星~翼轸,地接衡庐。”②<名>半;一半。《三峡》:“自非亭午夜~,不见天日。”③<动>分配;分享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~人。”④<动>区分;辨别。《荷蓧老人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~。”⑤<名>春分;秋分。《左传》:“日过~而未至。”⑥<量>成;事物的在十分之一。《祭妹文》:“减一~则喜。”⑦<量>长度单位,十分为一寸。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~有奇。”
fèn①<名>职分;名分;本分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怀王以不知忠臣之~,故内欺于郑袖。”?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“予~当引决。”②<名>情分;情谊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恩爱苟不亏,在远~日亲。”③<名>缘分;福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“幸免于斯~非分。”④<名>才分;天分。《颜氏家和训·杂艺》:“良由无~故也。”⑤<动>料想。《苏武》:“自~已死久矣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ú①<名>宗族;家族。《过秦论》:“山东豪俊,遂并起而亡秦~矣。”②<名>类。《师说》:“士大夫之~,曰师曰弟子云者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万物百~。”③<动>灭族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~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”④<形>众;一般的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~庖月更刀,折也。”⑤<动>聚结;集中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云气不待~而雨,草木不待黄而落。”⑥<名>筋骨交错的地方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每至于~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。”
【族党】聚居的同族亲属。
【族类】⒈同族的人。⒉同类。
【族望】⒈名门大族。⒉宗族或家族的声望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ě①<动>解剖;分割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~牛。”②<动>解开;解下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~带为城。”③<动>解除;消除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有一言,可以~燕国之患。”④<动>溶解;溶化。《满井游记》:“于时冰皮始~,波色乍明。”⑤<动>排解;化解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~。”⑥<动>解围;撤围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秦军~去,遂救邯郸。”⑦<动>解脱。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谓颜太师以兵~。”⑧<动>缓解;和解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色少~。”⑨<动>解释;解说。《隆中对》:“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~之。”⑩<动>理解;懂得。《与妻书》:“家中诸母皆通文,有不~处,望请其指教。”⑾<动>能;合。罗隐《西施》:“西施若~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。”⑿<名>见解;见识。《南史·张邵传》:“融玄义无师法,而神~过人。”⒀<动>解便;解手。戚继光《练兵实记》:“遇夜即于厕中大小~。”⒁<名>文体的一种,用于释疑。如韩愈的《进学解》。
jiè①<动>遣;发遣。《宋史·举志》:“天下之士屏居山林,令监司守臣~送。”②<动>解送;押送。《水浒传》:“开封府公文只叫~活的去,却不曾教结果了他。”
xiè①“懈”的古字。懈怠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夙夜匪~,以事一人。”《论衡·福虚》:“宋人有好善行者,三世不~。”②姓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