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①<数>三;第三。②<数>再三;多次;多(年)。《硕鼠》:“~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~。”
【三尺】⒈剑。剑长约三尺,所以这样称。⒉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所以用“三尺”代称法律。
【三辅】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,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。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。
【三宫】⒈儒家称天子六宫,诸侯夫人减半,称作三宫。⒉三个星座。明⒊堂、辟雍、灵台。⒋皇帝、太后、皇后。
【三军】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其三万七千五百人。⒉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;现代指海陆空三军。⒊全军,通称军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ěng①<名>台阶的级。《吕氏春秋·召类》:“土阶三~。”②<名>等级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止主谋一二人立决,余经秋审,皆减~发配。”③<形>相同;一样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~死,死国可乎?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无路请缨,~终军之弱冠。”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常马~不可得。”④<动>等候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有个官人请说话,商议些事务,专~,专~。”⑤<代>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,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公~遇雨,皆已失望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~不肖,请辞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ǔ①<数>九。②<数>泛指多数或多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~。”
【九泉】⒈深渊。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迷信指阴间。
【九天】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。⒉指天的最高处。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【九原】⒈山名,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,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。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;阴间。
【九州】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,具体说法不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中为冀、豫、雍、扬、兖、徐、梁、青、荆。⒉泛指中国。
【九族】九代家族,即高祖、曾祖、祖、父、自身、子、子孙、曾孙、玄孙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注认为“九族”是外祖父、外祖母、从母子、妻父、妻母、姑之子、姊妹之子、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ān①<动>还;回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而明主~师罢兵,万人留田。”②<动>移动;搬运。《旧唐书·裴延龄传》:“自冬历夏,~载不了。”③<动>相连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神之行,旌容容,骑沓沓,~纵纵。”④<量>样,种类。王建《宫词》:“云驳花骢各试行,一~毛色一~缨。”⑤<动>通“班”,分给,赏赐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~爵以贵之,裂地以封之。”⑥<形>通“斑”,杂乱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~纷纷其离此邮兮,亦夫子之故也。”
pán①<动>盘旋;旋转。《礼记·投壶》:“宾再拜,受,主人~还曰辟。”②<形>通“忭”,快乐;高兴。《荀子·赋》:“忠臣危殆,谗人~矣。”③<形>通“泮”,水边高处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鸿渐于~。”
【般般】1.形容斑纹很多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~之兽,乐我君囿。”2.同样,一样。方干《海石榴》:“亭际夭日日秆,每朝颜色一~。”
【般首】猛虎的头。
【般辟】盘旋进退,形容古人行礼时的一种姿态。
【般礴】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。即席地而坐,随意伸开两腿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今国家闲暇,及是时,~怠敖,是自求祸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