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①<数>三;第三。②<数>再三;多次;多(年)。《硕鼠》:“~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~。”
【三尺】⒈剑。剑长约三尺,所以这样称。⒉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所以用“三尺”代称法律。
【三辅】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,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。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。
【三宫】⒈儒家称天子六宫,诸侯夫人减半,称作三宫。⒉三个星座。明⒊堂、辟雍、灵台。⒋皇帝、太后、皇后。
【三军】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其三万七千五百人。⒉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;现代指海陆空三军。⒊全军,通称军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ěng①<名>台阶的级。《吕氏春秋·召类》:“土阶三~。”②<名>等级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止主谋一二人立决,余经秋审,皆减~发配。”③<形>相同;一样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~死,死国可乎?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无路请缨,~终军之弱冠。”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常马~不可得。”④<动>等候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有个官人请说话,商议些事务,专~,专~。”⑤<代>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,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公~遇雨,皆已失望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~不肖,请辞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ǔ①<数>九。②<数>泛指多数或多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~。”
【九泉】⒈深渊。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迷信指阴间。
【九天】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。⒉指天的最高处。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【九原】⒈山名,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,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。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;阴间。
【九州】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,具体说法不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中为冀、豫、雍、扬、兖、徐、梁、青、荆。⒉泛指中国。
【九族】九代家族,即高祖、曾祖、祖、父、自身、子、子孙、曾孙、玄孙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注认为“九族”是外祖父、外祖母、从母子、妻父、妻母、姑之子、姊妹之子、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é①<名>树木的长枝条。庚信《小园赋》:“枝~相交。”
【引】栅栏。杜甫《潼关吏》诗:“连云列战~。”
【引】格子。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一:“窗~上有火燃处。”②<名>格式;标准。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: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~降人才。”
【又】特指法律条文。
【又】风格。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七:“徐熙至京师,送图画院品其画~。”成语有“别具一格”③<动>阻止;阻碍。《史记·孙宾传》:“形~势禁”(被形势所阻止。)成语有“格格不入”。
【引】抵挡,抵御。晁错《言兵事疏》:“劲弩长戟,射疏及远,则匈奴之弓弗能~也。”④<动>击;打击。《后汉书·钟离意传》:“乃解衣就~。”今有双音词“格杀”、“格斗”⑤<动>推究;研究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~物。”⑥<动>正;纠正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叭大人为能~君心之非。”⑦<动>到。《尚书·君奭》:“~于皇天。”
【又】来。《尚书·汤誓》:“~尔众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