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ū①<动>剖;剖开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~破腹背,抽割积聚。”②<动>挖空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~木为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íng①<名>形体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~役,奚惆怅而独悲。”②<名>容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颜色憔悴,~容枯槁。”③<名>形象;形状。《订鬼》:“泄于目,目见其~。”④<名>形势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则荆吴之势强,鼎足之~成矣。”⑤<动>表露;表现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往借,不与,归而~诸梦。”⑥<名>表现出的现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不为者与不能者之~,何以异?”⑦<动>对比。《老子》:“难易相成,长短相~。”
【形容】⒈形体容貌;神色。⒉描摹;描述。
【形质】⒈肉体;躯壳。⒉身材相貌。⒊才能与气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ù①<动>离去;离开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便有~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”②<动>距;距离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夫五人之死,~今之墓而葬焉。”③<形>过去的。《琵琶行》:“我从~年辞帝京。”④<动>除去;去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~死肌,杀三虫。”⑤<动>舍去;舍弃。《五蠹》:“~偃王之仁。”⑥<动>用其他动词后,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~。”⑦<动>前往;到……去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阿母谓阿女,汝可~应之。”
jǔ<动>通“弆”。收藏;贮存。《苏武》:“掘野鼠~草实而食之。”
【去妇】被遗弃之妻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pí①<名>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~之不存,毛将安傅。”
【又】比喻表面,浅薄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“以目~相,恐失天下之能士。”②<名>皮侯,兽皮制的箭靶。《仪礼·乡谢礼》:“射不主~。”③<动>剥去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因自~面抉眼。”
【皮里阳秋】皮里,心里。阳秋,即《春秋》,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,不外露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