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í①<名>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~之不存,毛将安傅。”
【又】比喻表面,浅薄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“以目~相,恐失天下之能士。”②<名>皮侯,兽皮制的箭靶。《仪礼·乡谢礼》:“射不主~。”③<动>剥去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因自~面抉眼。”
【皮里阳秋】皮里,心里。阳秋,即《春秋》,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,不外露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ǐ①<名>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“以县统乡,以乡统~。”②<名>家乡;乡里;里巷。《周处》:“凶强侠气,为乡~所患。”③<量>长度单位,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,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。《劝学》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~。”④<名>衣服、被褥等的内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~裂。”⑤<名>里面;内部;当中。《观沧海》: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ūn①<名>春。四季的第一季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十年~,齐师伐我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庆历四年~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”泛指年。②<名>年岁,年龄。《苏武》:“且陛下~秋高,法令亡常。”③<形>春意,生机。刘禹锡《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》: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~。”
【春晖】1.春阳,春光。李白《惜馀春赋》:“见游丝之横路,网~以留人。”2.喻母爱。孟郊《游子吟》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……谁寸草心,报得三~。”
【春秋】1.时代名。指《春秋》所记载的时期(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);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(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)。2.指有所褒贬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郭生》:“王谛玩之,其所涂留,似有~。”
【春社】祭祀名。祭祀土地,以祈丰收。周代用甲日。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。王驾《社日》:“桑柘影斜~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。”
【春闱】1.唐、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,均在春季举行,称“春闱”。闱,考场。姚合《别胡逸》:“记得~同席试,逡巡何啻十年馀。”2.犹“春宫”。太子所居,也代指太子。陆贽《李勉太子太师制》:“辅翼~,是资教谕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iū①<名>年成;收成。《尚书·盘庚》:“若农服田穑,乃亦有~。”②<名>年。《五蠹》:“穰岁之~,疏客必食。”③<名>秋天;秋季。《诗经·氓》:“将子无怒,~以为期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~水共长天一色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明年~,送客湓浦口。”④<名>时机;时候。《出师表》:“此诚危急存亡之~也。”
【秋娘】唐代歌女常用名字,泛指美人。
【秋水】⒈秋天的水。⒉喻剑。⒊喻境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