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ài①<名>外面;外部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旦日,客从~来。”②<名>表面;外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将军~托服从之名,而内怀犹豫之计。”③<副>以外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大铁椎~,一物无所持。”④<动>置之于外;除去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所以禁过而~私也。”⑤<动>疏远。《易经·否》:“内小人而~君子。”⑥<名>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。”
【外朝】⒈天子、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。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,外朝一,内朝二。⒉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。
【外交】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。
【外戚】帝王的母亲、妻子一方的亲戚。
【外史】⒈官名,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。⒉指野史、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uān①<形>宽阔;宽广。张祜《送韦整尉长沙》:“云水洞庭~。”②<动>放宽;放松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惟极贫无依,则械系不稍~。”③<动>宽容;宽恕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鄙贱之人,不知将军~之至此。”
【又】<形>宽容。《过秦论》:“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~厚而爱人。”④<形>宽裕;宽绰。《治平篇》:“以二人居屋十间,食田一顷,~然有余矣。”⑤<动>宽松松缓。柳永《蝶恋花》:“衣带渐~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èi①<名>里面;内部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四境之~,莫不有求于王。”
【又】特指朝廷内或国内。《过秦论》:“当是时也,商君佐之,~立法度,务耕织。”
【又】指家庭内部。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~无应门五尺之僮”②<名>内心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而~怀犹豫之计。”③<名>内室;特指皇宫。《长恨歌》:“西宫南~多秋草。”④<名>女色。《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:“齐侯好~。”⑤<名>妻妾的泛称。后专指妻,如南朝人徐悱有《赠内》诗。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“内人”、“贱内”的。
【引】妻子一方的亲戚,如“内兄”、“内侄”。
nà<动>同“纳”。接纳;收容。《中山狼传》“先生如其旨,~狼于囊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距关,毋~诸侯。”
【内嬖】受君主宠幸,又指君主宠幸的人。
【内阁】⒈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。明洪武十五年,仿宋制,高诸殿阁大学士,因授餐大内,常侍天子殿阁之下,故名内阁。⒉内堂,贵族妇女的卧室。
【内省】宫禁之内。
【内传】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;广引事例、推演本义的叫外传。如关于《诗经》的就有《韩诗内传》和《韩诗外传》。传记的一种。以记述轶闻趣事为主,如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有《汉武内传》等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①<动>憎恨;厌恶。《谭嗣同》:“而西后及贼臣~益甚,未及十日而变已起。”②<动>忌妒;嫉妒。《杨修之死》:“操虽称美,心甚~之。”③<动>顾忌;畏惧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,徒~二袁、吕布、刘表与孤耳。”④<动>忌讳;禁忌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所谓‘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’者也,故兵法~之。”⑤<动>禁止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未生不可~,已死不可阻。”⑥<名>父母去世之日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及郊,遇懿伯之~,敬子不入。”⑦<语气词>。《尚书·秦誓》:“惟古之谋人,则曰未就予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