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óu①<动>投掷;抛。《狼》:“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,屠惧,~以骨。”②<动>投入;扔进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于是怀石,遂自~汨罗以死。”③<动>抛弃;扔掉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~诸渤海之尾。”④<动>投奔;投靠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,欲往~之。”⑤<动>投宿。《石壕吏》:“暮~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⑥<动>投交;递交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~词院直至省,将冤屈叫几声。”⑦<动>投合;相合。元好问《赠答刘御史云卿》:“户牖徒自开,胶漆本易~。”⑧<动>到;临。王安石《观明州图》:“~老心情非复旧,当时山水故依然。”
【投缳】上吊自杀。
【投契】性情、见解相合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,种类多,一般的身体小,尾长,门齿很发达,没有犬齿,毛褐色或黑色,繁殖力很强,有的能传播鼠疫。通称老鼠,有的地区叫耗子。
【鼠疮】中医指瘰疬(luǒlì)。
【鼠窜】比喻象老鼠那样的惊慌逃走:抱头~。
【鼠蹊】见〖腹股沟〗。
【鼠曲草】一年生草本植物,通常从基部分枝,叶子互生,匙形或条形,有柔软的白毛,头状花序,花黄色。茎和叶子可以入药,有镇咳祛痰等作用。也叫清明菜。
【鼠疫】急性传染病,病原体是鼠疫杆菌,啮齿动物如鼠、兔等感染这种病之后,再由蚤传入人体。根据症状的不同分为腺鼠疫、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三种。腺鼠疫的症状是头疼、发高烧,淋巴结肿胀,有时溃料。肺鼠疫的症状是咳嗽,吐暗红色的痰。败血型鼠疫的症状是呕吐、谵妄、昏迷,体温往往不高。也叫黑死病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①<动>憎恨;厌恶。《谭嗣同》:“而西后及贼臣~益甚,未及十日而变已起。”②<动>忌妒;嫉妒。《杨修之死》:“操虽称美,心甚~之。”③<动>顾忌;畏惧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,徒~二袁、吕布、刘表与孤耳。”④<动>忌讳;禁忌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所谓‘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’者也,故兵法~之。”⑤<动>禁止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未生不可~,已死不可阻。”⑥<名>父母去世之日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及郊,遇懿伯之~,敬子不入。”⑦<语气词>。《尚书·秦誓》:“惟古之谋人,则曰未就予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