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àng①<形>高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~鼻者。”②<动>举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宁与骐骥~轭乎?”③<动>绝;断绝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搤其咽而~其气。”④<副>极;极度。《窦娥冤》:“着这楚州~旱三年。”
gāng①<名>咽喉;喉咙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夫与斗,不搤其~,拊其背,不能全胜。”②<名>要害;关键之处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批~捣虚。”
【亢礼】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。
【亢阳】阳气极盛,指久旱不雨。
【亢宗】庇护宗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īn①<名>声音。《琵琶行并序》:“听其~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”②<名>音乐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寡人窃闻赵王好~。”③<名>音律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奏刀騞騞然,莫不中~。”④<名>口音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乡~无改鬓毛衰。”⑤<名>字的读音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今言‘华’如‘华实’之‘华’者,盖~谬也。”⑥<名>通“荫”。树荫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鹿死不择~。”
【音翰】⒈诗文;文辞。⒉书信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āo①<形>高,与“低”、“矮”、“下”相对。《涉江》:“山峻~而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雨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天~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”②<动>加高;抬高。《促织》:“欲居之以为利,而~其直,亦无售者。”③<动>重;推崇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夫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;不远而复,先典攸~。”④<名>高度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~万仞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~可二黍许。”⑤<名>高处。《劝学》:“登~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登~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”⑥<形>指品级地位高;尊贵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~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”《滕阁王序》:“千里逢迎,~朋满座。”⑦<形>高明;高尚。《五蠹》:“轻辞天子,非~也,势薄也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~义也。”⑧<副>高度。《东方朔》:“朔文辞不逊,~自称誉,上伟之。”⑨<形>大。《鸿门宴》:“劳苦而功~如此。”又专指大年龄《醉翁亭记》:“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~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”⑩<形>高亢;响亮。鲍照《代堂上歌行》:“筝笛更弹吹,~唱相追和。”⑾<形>热烈;盛大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饮酒~会。”⑿<动>高出;超出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才~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”⒀<形>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素不相识,去问官人~姓大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àng①<动>领唱。《荀子·乐论》:“~和有应。”②<动>倡导;带头。又写作“倡”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为天下~,宜多应者。”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予三十年前所主~之三民主义……其不获实行也如故。”③<动>歌唱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渔舟~晚,响穷彭蠡之滨。”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~后庭花。”
【唱酬】彼此以诗词相酬答。
【唱和】1.一唱一和,互相呼应。2.一人做了诗词,别人按照原韵相应作答。
【唱叫】1.歌唱。2.吵闹。
【唱喏】1.旧时一种礼节。给人作揖并出声致敬。2.旧时显贵出行,喝令行人让路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